此時的中央突破戰術已經完全成功,德國人動用了上百萬德奧聯軍,第11集團軍開啟的口子直接突破,力求給予俄國軍隊致命一擊。
事實上他們確實也做到了。本來俄國西南方面軍已經如同強弩之末,面臨德國軍隊的全面進攻,俄國軍隊崩潰的很快。
八月底,俄國西南方面軍全面敗退,不僅將佔領的加利西亞拱手讓人,甚至已經撤退到了波蘭後方。
這場耗時將近一個月的果爾利策戰役,以俄國軍隊的全方面慘敗為告終。
德奧聯軍付出了不到十萬人的傷亡,其中相當一部分還是奧匈帝國軍隊。
俄國方面,傷亡人數高達50萬人以上,被俘虜的俄國士兵也有超過30萬人。
不僅第三集團軍幾乎全軍覆沒,第四和第八集團軍也各損失了十多萬人,裝備和物資的損失更是無可計數。
同時,俄國在丟失加利西亞之後,前幾次對奧匈帝國作戰的戰果也幾乎化為烏有。
奧匈帝國重新佔領加利西亞之後,俄國人再想攻佔這片地區就難了。
更重要的是,德奧聯軍有了充足的時間和機會,去抵抗甚至擊敗巴爾幹聯軍。
當然,俄國人的損失也遠遠不止這些。
這場慘敗之後,俄國軍隊計程車氣驟降,士兵們對於抵抗德奧聯軍似乎沒有了信心。
部分俄國軍官更是畏敵如虎,看到德國人的軍隊,就嚇得慌不擇路的逃跑。
普通士兵的反戰情緒也開始蔓延,士兵們恐懼死亡,厭倦了沒有任何戰果的戰爭。
在俄國政壇,這場失敗也引起了整個政壇的地震。如果說之前的俄國政府和尼古拉二世還能壓制住國內的叛亂的話,那麼在這次戰敗之後,尼古拉二世似乎已經控制不住國內的局勢。
在聖彼得堡和莫斯科紅場都發生了示威遊行,憤怒的群眾不僅要求沙皇尼古拉二世退位,還要求把善權誤國的皇后送進修道院,把宮廷寵臣拉斯普京絞死,還俄國政壇一個安寧。
作為老牌列強之一的沙俄帝國,民眾們不能接受國家在戰爭中如此重大的損失。
如果不是這場戰爭在其他地區還是比較順利的話,恐怕憤怒的民眾此時已經要求絞死尼古拉二世。
可以說,此時整個沙皇俄國都一片混亂。如果不是阿瑟提前佈局,控制了一些革命黨的話,恐怕此時俄國已經爆發了叛亂,尼古拉二世離被推翻也就不遠了。
為了應對國內目前非常嚴重的危機,尼古拉二世決定,出動哥薩克騎兵對騷亂地區進行武裝鎮壓。
甚至如果騷亂過於嚴重,尼古拉二世特意授權給哥薩克騎兵指揮官,可以對示威遊行的人群攻擊。
武裝鎮壓示威遊行是最後的選擇,也是尼古拉二世無奈的選擇。
一旦對示威遊行的人群動用武力,甚至讓人群產生傷亡,也代表著尼古拉二世和沙皇專制走向了俄國人民的對立面。
如果平息騷亂失敗,那麼俄國人可能不會要求換君主,反而會要求消滅整個君主制。
除了國內的各種危機之外,在前線戰場上,俄國人的處境也十分糟糕。
果爾利策戰役戰敗之後,俄國的戰略狀態已經處於極度危險的地步。
整個西南方面均只剩下三個不滿編的集團軍,加起來計程車兵人數也只有五十多萬。
雖然西北方面軍還有八個集團軍,但西北方面軍被一部分德國軍隊牽制,所處的位置對於戰爭來說也十分不利。
從地圖上就能夠看出,整個東線的俄國軍隊已經被南北兩翼的德奧聯軍形成了半圓形的包圍。
德奧聯軍如果從南北兩翼正面夾擊,前線戰場上的所有俄國軍隊將會被一網打盡。
德國參謀部當然不會放過如此有利的機會,但究竟採用怎樣的謀略來實現包圍所有俄國軍隊的計劃,德國參謀部最高層的決策其實並不統一。
目前德國軍方話語權較高的有兩方勢力,一方為德國總參謀長法金漢,一方為剛剛在東線戰場取得大勝的東線總指揮官興登堡和魯登道夫。
3000字第一更,求月票,求支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