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澳洲崛起錄> 第四百一十三章:大包圍計劃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百一十三章:大包圍計劃 (2 / 2)

這導致除了一些澳大拉西亞同樣稀缺的物資之外,美國在戰爭中對歐洲的貿易並不多。

當然,戰爭發展到現在,英法俄已經向美國大量借債,這也是美國唯一參與歐洲戰爭的事情。

君士坦丁堡和約達成之後,協約國的目光再次放回了東線的戰場上。

目前西線德國軍隊已經進入堅守狀態,並沒有太好的辦法快速擊敗德國。

協約國的希望也都全部集中在了東線,如果東線能夠再次擊敗德國人,元氣大傷的德國就不再是協約國的對手,戰爭也就有了快速解決的希望。

實際上,並不只是協約國在關注東線戰場,同盟國對於東線戰場更加關注。

早在保加利亞戰敗之後,德國就明白已經到了孤注一擲的時候。奧斯曼帝國的戰敗其實也是必然,在奧斯曼帝國面臨圍攻之時,德國方面也在東線發動了攻勢。

德國軍隊和奧匈帝國軍隊按照計劃,對俄國東線軍隊實施戰略大包圍。

大包圍的計劃可以分為兩個部分,東普魯士的德國軍隊向東進發,然後南下繞過波蘭。

德奧聯軍從喀爾巴阡山脈南部繞過,和東普魯士的德國軍隊會合,截斷波蘭和加利西亞的俄國軍隊的後路。

如果這個大包圍計劃能夠順利執行,至少有上百萬俄國軍隊會處於包圍圈,被德國和奧匈帝國的軍隊聯合包圍。

只要能夠消滅這上百萬俄國軍隊中的大部分,德國和奧匈帝國將在東線戰場具有壓倒性的優勢。

甚至完全能夠憑藉俄國損失慘重之時,對俄國重拳出擊,迫使俄國退出這場戰爭。

只要俄國人退出這場戰爭,東線壓力解除之後,德奧軍隊就能揮師南下,迫使巴爾幹那群牆頭草倒向同盟國這邊。

德奧聯軍加上巴爾幹,對戰英法意澳,戰爭完全還是有的打的。

甚至如果能說動奧斯曼帝國再次參戰,德國就能夠從波斯灣獲得美國的物資支援,資源危機也將迎刃而解。

少了俄國軍隊在東線的牽制,西線的英法澳聯軍和德奧聯軍也只是勢均力敵的狀態。

單線戰爭之下,如果能夠開通和美國的運輸線路,德國是完全不怕協約國的。

秉持著奮力一搏的信念,1915年七月底,德國軍隊對俄軍發起了全線進攻。

此時正處於北半球的夏天,這也是進攻俄國的好機會。如果等到冬季的冰天雪地,哪怕是再強大的軍隊,很有可能在俄國折戟沉沙。

100多年前的拿破崙就是這樣的例子,這也讓德國軍隊十分緊迫。

如果不能在冬天來臨之前結束這場戰役,到時候東線戰場就不好過了。

德奧軍隊對喀爾巴阡山脈發起猛攻。這裡駐紮著俄國的第八集團軍左翼,在德奧聯軍的強大壓力之下,不得不緩緩向後方退去。

但俄國人的反應也十分迅速,西南戰線指揮官臨時抽調了右翼部隊組成新編的第九集團軍,加急增援第八集團軍。

但此時已是德國和奧匈帝國的奮力一搏,再加上士兵人數的優勢,俄國第八和第九集團軍仍然不能阻止德奧聯軍的攻勢,只能緩緩向著後方撤退。

俄國人無奈,只能再調來中部地區的第11集團軍,還勉強阻擋住俄奧聯軍從喀爾巴阡山脈發起的衝鋒。

但俄國軍隊的戰鬥力和德奧聯軍有著天壤之別,俄國三個集團軍的傷亡猛增,甚至最高峰時,一天的傷亡就高達三萬多人。

俄國軍隊雖然成功阻止了德奧聯軍包圍加利西亞俄國軍隊的策略,但為此,俄國軍隊也付出了驚人的傷亡。

根據俄國前線的粗略統計,第八,第九和第十一集團軍的共計傷亡超過三十萬人,死亡人數至少超過十萬人。

這也代表著,總人數加起來都不到一百萬人的三個集團軍,此時的傷亡已經將近一半,可謂損失慘重。

3000字第二更,求月票,求支援!

&nbsp本章完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