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澳洲崛起錄> 第四百一十三章:大包圍計劃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百一十三章:大包圍計劃 (1 / 2)

戴澤部長和格雷部長很快達成了口頭協議,大英帝國用卡達,巴林和科威特地區,換取澳大拉西亞佔領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

並且,兩位外交部長還愉快地達成了約定,將在不久後互相訪問對方的國家,以便於能夠達成英澳協約的更進一步,也就是格雷部長認為的,將澳大拉西亞牢牢地綁在大英帝國的戰車上。

其實在戰爭後的利益分配上支援大英帝國對澳大拉西亞來說沒有任何壞處,甚至能獲得不少的好處。

協約國的三大盟友中,澳大拉西亞和英國以及俄國的關係最好,阿瑟自然不可能冒著得罪英國的風險,支援法國在歐洲大陸上的擴張。

反正法國和澳大拉西亞隔著十萬八千里,法國人不可能對澳大拉西亞產生任何影響。

而俄國國內的形勢都不太明瞭,別說對外大量擴張了,能夠用戰爭賠款穩定國內的局勢就已經不錯,對澳大拉西亞的幫助也指定不會太多。

這也代表著,在戰爭後唯一能對澳大拉西亞有所幫助的國家,也就剩下大英帝國。

目前大英帝國在戰爭中的消耗並不大,戰爭結束仍然保持世界第一的地位並不是問題。

和大英帝國打好關係,還能讓澳大拉西亞在戰後的利益分配中獲得更多,雖然會得罪法國,但誰又會在意呢?

戰爭後經過大量消耗的法國,急需要的是透過殖民地進行回血,而不是和沒有消耗太多的英國以及澳大拉西亞起衝突。

等到法國恢復穩定之後,澳大拉西亞的實力早已經不用懼怕法國,更何況還有著英國的支援。

英國和澳大拉西亞達成統一之後,君士坦丁堡的和談也就變得十分順利。

8月12日,協約國和奧斯曼帝國關於土地割讓的問題達成了一致。

奧斯曼帝國割讓高加索地區數萬平方公里的土地給俄國,割讓拉希德埃米爾國沿岸給澳大拉西亞,割讓美索不達米亞平原,葉門地區給大英帝國,並且割讓所有歐洲地區給巴爾幹諸國,只保留君士坦丁堡十公里以內的土地。

是的,君士坦丁堡最終還是回到了奧斯曼帝國的手中,代價是喪失了大量的國土。

雖然看起來奧斯曼帝國還有後世的土耳其,敘利亞,以色列等地區,但這片地區環繞著英國,俄國和澳大拉西亞,再加上阿拉伯地區的土著勢力,並不是想象中的那麼平靜。

而且,協約國交付君士坦丁堡的時間是戰爭結束後,這也代表著在德國和奧匈帝國投降之前,君士坦丁堡仍然由協約國共同管理。

相較於割讓的大量土地,協約國所要求的奧斯曼帝國的賠款就顯得少得可憐。

根據協約國和奧斯曼帝國最後達成的協議,奧斯曼帝國需在15年之內,向協約國賠付共計1.5億英鎊的賠款,逾期每年另付300萬英鎊。

作為對奧斯曼戰爭的主要功臣,澳大拉西亞能獲得1.5億英鎊賠款的四分之一,也就是3750萬英鎊。

奧斯曼帝國的賠款之所以不高,這是因為現在的奧斯曼帝國已經被瓜分了大半,剩下的土地也遭受著列強的覬覦。

只靠土耳其和敘利亞等地區,奧斯曼帝國能在15年內賠償1.5億英鎊就已經很不錯,畢竟國家的體量也只能讓奧斯曼帝國賠付這麼多。

不過,各大列強在土地上都獲得了不小的擴張,也就不在乎這對於戰爭來說杯水車薪的賠款了。

阿瑟同樣如此。澳大拉西亞獲得的土地,已經能夠從卡達連通到科威特。

一大片土地地下擁有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他們的價值是澳大拉西亞獲得的賠款的不知道多少倍,誰又會在乎那小小的賠款呢?

除了土地割讓和戰爭賠款之外,奧斯曼政府還簽訂了各項喪權辱國的條約,比如承認大英帝國和義大利在戰爭前對於奧斯曼帝國土地的佔領,包括塞普勒斯和佐澤卡尼索斯等地區。

同時,協約國軍隊在奧斯曼帝國國內擁有自由行動權,在戰爭結束之前,協約國的軍隊可以自由進出奧斯曼的國土,奧斯曼政府不得進行任何阻攔和干預。

在敘利亞,以色列等地區,協約國擁有大量的特權。雖然這些土地沒有被割讓,但奧斯曼帝國已經喪失了實際的管轄權,這些地區更像是半殖民地。

另外,奧斯曼帝國國內的大量礦權,甚至是鐵路收費權和管轄權,都被出售和租借給了協約國。

隨著君士坦丁堡和約的簽訂,奧斯曼帝國淪為普通國家已成了必然,它的國土面積和人口規模,都不足以支撐他成為地區強國。

在協約國方面,君士坦丁堡和約的簽訂,讓協約國計程車氣大振,各國媒體爭相報道。

奧斯曼帝國投降之後,同盟國就剩下了德國和奧匈帝國富裕頑抗,協約國的人們似乎已經看到了勝利的到來。

值得一提的是,因為澳大拉西亞的加入,導致協約國對外進口資源的需求並沒有那麼高。

島國和美國,一直找不到良好的加入協約國的機會。而美國多次向協約國推銷軍事裝備,被協約國以不缺物資為由拒絕。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