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對澳大拉西亞來說穩賺不虧,但這筆交易的背後,法國人其實也別有深意。
雖然凱爾蓋朗群島位於印度洋南部,但畢竟也處於印度洋。
如果澳大拉西亞獲得這片地區,不僅會更加接近南非,同樣也會在印度洋地區擴張勢力。
對於將印度洋和印度視為禁臠的大英帝國來說,能不能接受就是一個問題了。
換句話來說,法國這樣的行為有著挑撥澳大拉西亞和英國的關係的嫌疑。
而法國為何挑撥澳大拉西亞和英國之間的關係,其實道理也很簡單。
協約國四大列強看似凝成一股繩,但只是為了專心對付德國。目前德國已經展露出頹勢,那麼瓜分戰後的利益也變成比較重要的一件事,至少也需要提前進行謀劃了。
對於法國來說,法國人最想在戰後做的事,一是重新奪回阿爾薩斯和洛林地區,二就是佔領德國一部分土地,當法國重新變成歐洲霸主甚至世界霸主。
但這樣的行為,自然不會被英國人所允許。要知道,法國可是英國海峽對岸的鄰居。
無論如何,英國人絕對不會允許法國人做大,成為歐洲大陸上新的霸主。
這也就代表著,在戰爭結束後,英法的關係值得商榷。
如果法國人想要獲得自己的戰略目的,在協約國內部拉攏自己的盟友就變得十分重要。
而除了英法之外的剩下的兩個協約國成員,俄國在戰爭中暴露出的弊端太多,這場戰爭帶給俄國人的傷害也十分巨大。
就算將來戰爭勝利了,不過也需要一段時間來舔舐傷口,重新恢復國內的經濟和穩定,而不是來和英法爭搶利益。
這也代表著,戰爭結束後,讓俄國人旗幟鮮明地支援法國獲得更多的土地是不可能的。
除了俄國之外,協約國唯一一個列強就是澳大拉西亞了。
澳大拉西亞目前雖然看起來體量很弱小,但也好歹是列強之一,而且註定不會被這場戰爭消耗太多。
但隨著澳大拉西亞海軍的建設,在這場戰爭結束後,澳大拉西亞絕對會成為有一定話語權的列強。
就算澳大拉西亞不會支援法國,也要挑撥澳大拉西亞和英國的關係,讓澳大拉西亞不會堅定地支援英國,這就是法國人的計劃和打算。
凱爾蓋朗群島更加靠近非洲,可以作為一處優秀的海軍基地,也是澳大拉西亞在印度洋的突破口。
阿瑟對此的確實也有想法,因為這片地區十分靠近馬達加斯加和南非,如果獲得凱爾蓋朗群島,來甚至有可能接手法國人的馬達加斯加,順利的把澳大拉西亞變成一個橫跨三洲的國家,即非洲,亞洲和大洋洲。
而且,在南半球佔領更多的土地和勢力範圍,澳大拉西亞也可以對南極洲宣告更多的領土。
雖然目前沒有開採南極洲的科技和方法,但以南極洲上面豐富的資源來說,提前索取一大片地區還是有好處的。
別的不說,從凱爾蓋朗群島到澳大拉西亞最東部的南太平洋群島,澳大拉西亞的勢力範圍將籠罩大半個南極洲。
只要澳大拉西亞的槍桿子硬,那麼這大半個南極洲就是澳大拉西亞的。
不過,雖然已經有了想法,但直接同意也不是阿瑟的處事方式。
“克雷特先生,我承認你說的確實不錯。但凱爾蓋朗這樣的荒蕪土地,對我們的用處也不是很大。”阿瑟搖了搖頭,拒絕了法國大使克雷特的提議。
“陛下,如果貴國願意持續提供作戰部隊,在戰爭後的利益分配上,我可以代表政府,同意貴國從德國拿走更多的工業裝置和科技,貴國在德國拉攏人才的行為我們也不會反對。”見阿瑟已經有拒絕的意思,克雷特連忙繼續說道。
協約國內部關於戰後利益的分配已經有了初步的附稿,每個國家分配多少比例已經固定。
為了換取澳大拉西亞源源不斷的援軍,法國人也算是下了血本,願意少得到一部分工業裝置和科技。
至於德國人才的拉攏問題,包括英法在內,對於拉攏大部分德國人才是沒有想法的。
別的不說,這場戰爭打的這麼激烈,德國已經造成英法數十萬軍隊的傷亡,英法也造成了德國數十萬軍隊的傷亡。
幾個國家之間的仇恨不說血海深仇,但也絕對是深仇大恨了。
可能一些人才中就有家人參軍入伍,然後被英法聯軍幹掉的。
在這樣的前提下,除了一些能改變某個行業的特別優秀的人才之外,英法是不敢在德國範圍內大肆拉攏人才的。
俄國人或許有想法,但俄國現在連自己都管不上,要說在戰後吸納這樣的德國人才,在國內造成更大的混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