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雖然只爆發了四個月,但對於所有參戰國家的消耗來說是巨大的。
截至目前為止,澳大拉西亞已經向歐洲出口了至少500萬噸糧食,50萬支步槍,上億發子彈和各種各樣的武器裝備,戰略物資等。
包括石油,煤炭,鐵礦等礦產資源,澳大拉西亞也向大英帝國和法國出售了許多。
這些貿易也為澳大拉西亞帶來了大量的利潤,同時推動澳大拉西亞的經濟向前發展,這也是為什麼澳大拉西亞是戰爭時期唯一一個經濟快速增長的參戰國。
得益於軍工業的快速擴張,澳大拉西亞的工業也迎來了不小的增長。
值得一提的是,法國人已經意識到了他們特立獨行的軍裝帶給軍隊的危害,目前已經在緊急籌劃更換軍裝,用更不容易被發現的顏色,來代替現有的軍裝。
而澳大拉西亞的部分工廠,就承擔了一部分軍裝和頭盔的製作。
這也讓澳大拉西亞的一些民用服裝廠獲得了很好的發展機會。至少在這段時間之內,軍用服裝的市場要比民用服裝高得多,因為很多物資沒有發到士兵的手中,就被敵人摧毀或者攔截。
當然,軍裝的需求俄國是最小的。如果非要問為什麼的話,看看俄國新兵身上穿著的帶有彈孔和補丁的軍裝就能夠看出。
俄國人有衣服是真扒呀,哪怕是從戰死的戰友身上,只要軍裝損壞程度不高,它就還有利用的價值。
目前的歐洲戰場還沒有出現毒氣等比較禁忌的武器,但阿瑟明白,歐洲的戰爭這樣發展下去,德國人是肯定坐不住的,毒氣也肯定會被德國人使用。
為了應對德國人有可能使用的毒氣,同樣也是保護澳大拉西亞軍隊,在阿瑟的命令下,澳大拉西亞的科研工作者開始緊急研究防毒面罩,一種被阿瑟要求用來隔絕有害氣體的面罩。
趁著這次機會,阿瑟還讓人研究可靠方便的口罩,用來防備幾年後有可能流行的大流感。
幾年後的大流感可不是一次小的傳染病,如果沒有任何防備的話,很有可能給國家和民眾帶來大量的傷亡和損失。
口罩,消毒水等物資,阿瑟已經在緊張的準備中。為的就是等將來的大流感到來,能夠儘可能給澳大拉西亞減少傷亡,甚至儘量杜絕傷亡。
好訊息是,那場西班牙大流感的爆發時間還需要幾年,再加上澳大拉西亞的地理位置比較偏遠,註定不會是受到波及最嚴重的區域。
只要在國家層面做好防護,同時準備大量的口罩,消毒水等應急物資,有效處理這一次流感大流行還是沒問題的。
關於整合和同化國內的所有移民,統一語言和宗教是阿瑟最重視的兩個政策。
在財政部,教育部和斯蒂德大主教的共同努力下,已經給大量的非英裔移民培訓了英語,至少讓他們能夠使用英語進行簡單的交流。
要知道,在澳大拉西亞開設工廠的,絕大多數都是英裔澳大拉西亞人。
這也代表著在找工作時,會英語也是一個必要條件。雖然這不代表根本條件,但會不會英語,也切實的決定了在工廠能否生存下去。
試想一下,連同事和領導的話都聽不懂,交流都要靠手來比劃,又怎樣能夠更好的工作呢?
也正因為如此,德裔和俄裔移民對於學習英語的態度還是很高的。
這也讓澳大拉西亞的語言統一進度執行的很順利,政府和教會所開辦的所有語言學校,也基本上都是爆滿的狀態。
除了統一語言之外,斯蒂德大主教也在嘗試著統一澳大拉西亞的宗教。
但宗教和語言不一樣,人們可以接受再學習一門語言來幫助自己更好的生活,但卻往往不能接受改信宗教。
一些對於宗教之類的不太相信的人還好,比較迷信宗教的,甚至對於教會所派遣的傳教士冷言相對,直接表示了拒絕。
阿瑟對於澳大拉西亞的宗教統一併不是太過關心,畢竟在這個時代,世俗的權利要遠遠大於宗教。
對於澳大拉西亞這樣的國家來說,只要根本權力掌握在阿瑟的手中,國民們信仰什麼宗教沒有任何關係。
只要能夠確保英國裔和新教佔澳大拉西亞總人口的大多數,剩下少部分居民的信仰就會無比自由。
當然,一些反對政府和王室統治,和大多數英國裔移民的信仰背道而馳的宗教,也不太會被政府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