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二世明白自己堅定的立場已經不能動搖俄國人的決心,想要透過商討來解決這次衝突。
而另一邊,英國人也加入了調停的隊伍,因為這樣突然的戰爭對於雙方來說都不算好事情。
但很明顯,因為威廉二世長時間表達的堅定主戰態度,導致德國的軍政大臣早已經產生了不可抗拒的戰爭衝動。
此時威廉二世想要壓制下去,早已經不太現實。
而英國人的立場在奧匈帝國這邊顯然不好使,除非威廉二世直接了斷的讓奧匈帝國放棄行動,否則,奧匈帝國的戰爭車輪不會停止。
但問題是,威廉二世此時根本壓制不住國內的主戰派,如果威廉二世單方面讓奧匈帝國停止行動,威廉二世長時間所經營的威望將化為烏有。
一個立場不堅定,反覆橫跳的君主,甚至有可能得罪主戰派和主和派雙方。
奧匈帝國的軍事調動已經越來越頻繁,俄國為了應對,也開始紛紛調集軍隊前往邊境。
終於,在安靜了兩天之後,1914年7月28日,在斐迪南大公遭遇刺殺整整一個月之後,奧匈帝國對塞爾維亞宣戰。
為了讓並不願意看到戰爭的老皇帝約瑟夫一世在宣戰書上簽字,已經掌握政府權力的貝赫托爾德甚至撒了一個卑鄙的謊言。
“更有甚者,塞爾維亞的部分軍隊已經在襲擊特梅斯庫賓的帝國皇家部隊的一支分遣隊。如果我們再不採取行動,奧匈帝國的腹地將受到威脅。”
正是這樣的謊言,讓約瑟夫一世認為塞爾維亞已經主動挑起戰爭,因此十分果斷的在宣戰書上簽字,挑起了整個歐洲的戰火。
“陛下,陛下!”
7月28日凌晨,侍衛敲響了尼古拉二世的寢宮大門,彙報了尼古拉二世並不願意聽到的訊息:“薩佐諾夫部長來報,奧匈帝國已經正式向塞爾維亞宣戰了!”
對於任何一個國家來說,宣戰並不是戲劇化,而是以國家最高層面,向另一個國家下達的戰爭通知書。
一旦進入戰爭狀態,除非讓一方遭受了不可挽救的損失,否則戰爭是不可能結束的。
“薩佐諾夫他人呢?”沒過幾分鐘的時間,尼古拉二世快速走了出來,詢問到。
“陛下,根據塞爾維亞大使的訊息,在今天下午,奧匈帝國正式向塞爾維亞下達了戰爭通知書。”一旁等候許久的外交大臣薩佐諾夫連忙站了出來,解釋到。
雖然並不願意聽到這樣的訊息,在俄國政府內部,早已經就這樣的結果進行了討論。
尼古拉二世吩咐道:“通知雅努什科維奇和蘇霍姆林諾夫,立即開始全國總動員,並且調集更多的軍隊前往邊境。”
雅努什科維奇是俄國參謀總長,而蘇霍姆林諾夫是俄國陸軍大臣。
通知這兩個人,這也相當於通知了俄國所有的軍隊。
好訊息是,俄國雖然在之前並未開始全國動員,為了防備奧匈帝國有可能的宣戰,俄國提前在華沙,基輔,敖德薩和莫斯科四個軍區進行了區域性動員。
這四個軍區的兵力正好能夠調遣到邊境,保護俄國的邊境地區。
德國收到訊息的時間其實比俄國還要快。好在奧匈帝國決定宣戰之前,就已經通知了德國政府和威廉二世,並且取得了包括威廉二世在內的主戰派的支援。
而德國方面,在獲悉奧匈帝國已經決定宣戰之後,就立即果斷的下達了全國總動員令。
1914年7月29日,這一天對於歐洲甚至全世界來說都不是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