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約國和同盟國之間對於盟友的堅定支援態度,讓歐洲戰爭陰雲很快來到。
1914年7月7日,俄國緊急向澳大拉西亞下達了一批訂單,這其中包括十萬支步槍,500門火炮,5000萬發子彈等武器裝備,和價值超過100萬英鎊的醫療物資。
英法的海軍也開始提前調動,防備著隨時有可能突然爆發的戰爭。
從7月10日開始,奧匈帝國的軍隊開始頻繁調動,這讓歐洲的戰爭疑雲更加密集。
7月23日,正當澳大拉西亞將物資全部運送到海參崴港口之時,奧匈帝國也正式向塞爾維亞政府下達最後通牒,提出了十項苛刻要求,包括:
禁止塞爾維亞國內所有仇視,蔑視奧匈帝國的出版物;
立即解散塞爾維亞黑手黨及所有反對奧匈帝國的黑社會團體;
在奧匈帝國的監督下,遏制塞爾維亞境內的軍火走私;
取締塞爾維亞教育領域所有反對奧匈帝國的政治宣傳,解除塞爾維亞所有從事反對奧匈帝國活動的官員職務;
塞爾維亞取締以損害奧匈帝國為目標的顛覆活動,並且由奧匈帝國派遣人員監督執行;
奧匈帝國派遣人員到塞爾維亞參與刺殺斐迪南大公案的調查,並且對所有同謀犯進行審判;
立即逮捕塞爾維亞軍方情報官員雅佛·唐科西基,鐵路職員米蘭·西甘諾維奇所有嫌疑犯;
懲處協助罪犯越境前往薩拉熱窩的塞爾維亞邊防海關官員;
對塞爾維亞官員在刺殺案發生之後的反奧匈帝國言論做出回答;
對於上述各項立即執行,並且應儘快通知奧匈帝國政府,限期48小時內答覆。
值得一提的是,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下達最後通牒的時間是當天下午六點。
而這個時間,正好是法國總統龐加萊和總理維維亞尼結束對俄國的軍事訪問,返航的時間段。
之所以選在這個時間,是貝赫托爾德不想讓俄國和法國很快就這個事件達成一致的謀略。
就奧匈帝國最後通牒的苛刻程度來看,這份通牒和宣戰並無不同。
要知道,這份通牒的執行時間只有48小時,塞爾維亞連考慮的時間都沒有,更不要說順利完成所有條款了。
這也代表著,在發出這份最後通牒的時候,貝赫托爾德就已經做好了準備,和塞爾維亞之間展開一場戰爭,一場極有可能影響到俄國和德國,甚至影響到整個同盟國和協約國的戰爭。
塞爾維亞首相帕希奇接收到這份最後通牒的時候,內心是十分複雜的。
相較於比較極端的軍方和情報部門來說,塞爾維亞政府其實是比較理智的那一個。
至少這次對於斐迪南大公的刺殺,帕希奇首相內心很清楚,塞爾維亞政府絕對沒有參與。
但問題是,奧匈帝國要求塞爾維亞政府逮捕所有參與謀殺的共案犯,其中還包括情報官員唐科西基和西甘諾維奇。
這兩位可是情報部門的高官,也是情報部門所掌控黑手黨的核心成員。
要在48小時內抓捕這兩人,除非有著軍方的支援,否則單憑塞爾維亞政府根本做不到。
塞爾維亞軍方和情報部門作為極端派之一,去幫助政府是根本不可能的。
這也代表著奧匈帝國的通碟塞爾維亞政府根本不可能辦到,這更代表著塞爾維亞和奧匈帝國之間除了戰爭之外別無選擇。
3000字第一更,求月票,求支援!
今天日萬,已更3000/10000,求月票,求支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