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如果戰爭爆發,法國的地中海艦隊將和俄國的黑海艦隊一起,迅速控制整個地中海。
為了以防萬一,英國在大西洋沿岸的部分艦隊,以及澳大拉西亞在印度洋地區巡邏的艦隊,都要在協商後採取聯合行動,第一時間封鎖整個地中海,特別是奧特朗托海峽,阻止義大利海軍和奧匈帝國海軍的匯合。
澳大拉西亞在海軍義務中承擔的最少,其實也是因為澳大拉西亞的海軍到目前為止也只擁有五艘主力戰艦。
不過這也有一個好處,就算海軍在戰爭中的損傷比較大,對於澳大拉西亞來說也能夠接受。
反正滿打滿算也就三艘無畏艦和兩艘戰列巡洋艦,就算全部擊沉了,阿瑟也只是心痛而已。
不只是海軍,在陸軍方面,各國應該承擔的義務也有了初步的劃分。
英國和俄國負責合力解決德國公海艦隊,並且英國需要派遣陸軍支援法國,幫助法國守住防線。
而法國人需要承擔德國在西線的攻勢,這裡將聚集德國大量的主力部隊。除此之外,地中海航線也是法國人的任務,俄國黑海艦隊,澳大拉西亞部分艦隊可以進行輔助。
俄國人的主要目標是對付仇敵奧匈帝國,保加利亞和奧斯曼帝國。當然,在德國東部開闢戰場,迫使德國人雙線作戰也是很有必要的。
鑑於俄國陸軍兵源充足但武器裝備不足的問題,英法澳三國接連承諾,在戰爭中會向俄國提供價格較低的武器裝備支援。
到時候如果俄國西線支援被切斷,澳大拉西亞將從遠東向俄國運輸大量的武器裝備。
而澳大拉西亞的任務,一來,派遣至少30萬的作戰部隊,支援法國。
第二,澳大拉西亞的海軍除了保留一定規模的守備力量之外,其他的全部出動,配合英,法,俄三國海軍的調動。
其三,鑑於澳大拉西亞還算不錯的軍工行業,澳大拉西亞將負責向俄國提供大量的武器裝備,並且售價不能太高。
如果英法兩國缺少武器裝備,也可以向澳大拉西亞進行購買。
初步的作戰任務劃分基本就是這樣,是四國根據各自的地理位置,初步決定的。
其實劃不劃分,戰爭爆發後的局勢都是這樣。地理位置決定了各國的戰爭方針,澳大拉西亞也不可能去和德國海軍大決戰不是嗎?
要說在作戰任務初步劃分中任務最重的,可能就是法國人了。
根據作戰任務的劃分來看,戰爭初期,法國人要抵抗來自德國和義大利兩個列強的聯合進攻,海軍還要對抗義大利和奧匈帝國。
雖然義大利的軍事實力並沒有那麼強,但法國也打不過德國啊!
好訊息是,陸軍方面,法國人有著來自英國和澳大拉西亞的支援。
根據雙方的約定,英國和澳大拉西亞支援的部隊數量,大約會在60萬人左右。
再加上法國自己計程車兵,戰爭爆發後,湊個兩三百萬完全沒問題。
海軍方面,封鎖地中海看起來很困難,但有著來自英國,俄國黑海艦隊和澳大拉西亞艦隊的支援,完成任務的可能性還是很高的。
如果戰爭真的按照作戰計劃這樣來發展,對於協約國也算是一個好訊息。
畢竟協約國的作戰計劃除了消耗之外沒有任何毛病,而協約國基本都家大業大,也不怕那一丁點的消耗。
對於戰爭後的利益分配問題,商談的就不是那麼順利了。最終,是阿瑟提出,根據四大列強在戰爭中損失和付出來進行分配,才取得了法俄兩國的同意,英國人最終也點了點頭。
法俄兩國同意其實很正常。法國人在作戰分配中的任務最重,他們在戰爭中的付出絕對不小。
而俄國人,啥優點沒有,就是人多。如果比損失的話,俄國人還真的不怕誰。
如果能死傷數百萬農夫換來俄國在戰後的巨大利益,俄國政府和高層舉雙手雙腳贊同。
至於大英帝國,法俄都同意了,英國人也自然不可能一直拖著。
更何況,英國人在海軍方面也有著信心。能夠擊敗德國的公海艦隊,再派遣陸軍獲得一定的戰果,英國也有可能成為付出最大的國家。
而提出這樣利益分配的阿瑟,其實也是贊同這樣的利益分配方式的。
不管怎麼樣,澳大拉西亞作為協約國四大列強之一,利益分配至少也是戰後的世界第四。
哪怕義大利這樣的列強臨陣倒戈,其作用和戰後的地位也絕對比不上澳大拉西亞。
更何況,俄國能不能安然無恙的存活到一戰後都是個問題。如果俄國在一戰中分裂,那麼澳大拉西亞在戰後又少一個競爭對手,利益分配也將來到世界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