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目前被公認的列強之一,澳大拉西亞在歐洲的知名度已經不小。
甚至憑藉澳大拉西亞的一己之力,讓大洋洲成了僅次於美洲地區,歐洲人移民的首選。
而有關於澳大拉西亞的各種新聞和報道,往往也會吸引很多歐洲人觀看和好奇。
他們總是對於新奇的事物抱有好奇,對於澳大拉西亞這個遠隔重洋,相距萬里的國家,歐洲人想要了解也並不奇怪。
事實上,如果單論大型城市來說,澳大拉西亞的發展已經不遜色於歐洲國家。
歐洲隨處能見到的紅綠燈,路燈,各式各樣的汽車和現代化設施,在澳大拉西亞也都能看到。
這個時代的公交車,有軌纜車在澳大拉西亞的各大城市也能夠看到。
哪怕阿瑟抱著來自後世的目光看著現在的悉尼,有時也不由得會誕生幾分錯覺,認為悉尼就是一個現代化的城市。
毫不誇張的來說,目前悉尼的發展,比後世一部分城市的發展還要發達和繁榮。
因為特斯拉的加入,目前澳大拉西亞的電力發展已經幾乎普及到了所有城市,正在向著更遠處的村莊和鄉鎮普及。
電力對澳大拉西亞人來說並不陌生,成了澳大拉西亞街頭隨處可見的,人們日常的照明方式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之前的澳大拉西亞大肆建設的時候,東南亞土著幾乎隨處可見,是澳大拉西亞常見的免費勞動力。
但到目前為止,澳大拉西亞的各種大型建設,已經嘗試著用自己人來取代那些土著。
除了一些危險性比較高的工作仍然用著土著之外,其他比較正常的工作,已經全部由澳大拉西亞人擔任。
這種情況的發生是必然的,伴隨著時間的發展,澳大拉西亞的土著遲早要被全部消耗,或者全部遣返到東南亞。
這些人留在澳大拉西亞也是禍患,如果不早點處理,將來反而更加棘手。
隨著科技的發展,有一部分機械已經能逐漸的取代人工,或者大量節省勞力需求。
再加上澳大拉西亞的人口已經節節攀升,眼看著今年已經在向1300萬邁進,勞動力的需求已經沒有那麼緊張。
因此,在澳大拉西亞本土的大部分土著,目前已經被送到了北部的殖民地和皇家領地。
殖民地和皇家領地的開發還需要這些土著,反正距離比較遠,人口又少,剝削土著也沒人在意。
不得不承認,土著對於澳大拉西亞的發展來說,做出了不小的貢獻。
澳大拉西亞能夠在前期發展的如此迅速,絲毫不壓迫澳大拉西亞的平民,都歸功於這些土著。
根據不完全統計,從澳大利亞公國成立開始,到目前的1913年8月,一共有超過200萬名土著來到了澳大拉西亞,為國家的發展做出了充足的貢獻。
而目前澳大拉西亞本土僅剩的土著,充其量也不超過30萬人。
哪怕加上運送到北部殖民地和皇家領地的100多萬名土著,這些來到澳大拉西亞的土著,最多也就剩下了不到140萬人。
這也代表著,滿打滿算下來,十多年的時間裡,有將近80萬土著葬身在澳大拉西亞,換來了澳大拉西亞的繁榮和發達。
為了回饋這些土著,阿瑟特意在運送這些土著前往殖民地之前,他們吃了久違的沒有見過的肉食,肉都是些澳大拉西亞人不怎麼吃的部位,賣也賣不出去的那種。
這次利奧諾拉工業基地的建設,所使用到的土著只有上千人,而且都是一些高危的崗位。
除此之外,工程隊的所有工人和技術人員,包括規劃工業區建設的專家們,全部都是澳大拉西亞自己人。
除了利奧諾拉工業基地之外,在內閣會議上,政府還討論了另一個大型建設的規劃。
要想富,先修路這句話在哪個時代都是通用的。澳大拉西亞的公路建設還算順利,目前各州已經連通了所有城市和大型鄉鎮村莊,一些小型的村莊也有道路連線。
而在鐵路方面,繼工業鐵路和北部鐵路之後,交通運輸部門申請開啟下一個鐵路修建計劃。
首先是澳大拉西亞本土,也就是澳大利亞地區。
北部鐵路和工業鐵路已經將澳大利亞地區環島連線,接下來就是連線各大城市的鐵路,聯通澳大利亞地區的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