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遠征軍出發之前,阿瑟對第四師進行了鼓勵性的演講,並表示會在第四師成功歸來之後,親自為他們頒發榮譽和勳章。
這演講激起了第四師的狂熱,士兵們對於戰爭的熱情還是很高漲的,畢竟澳大拉西亞的戰爭並不多,每次戰爭也都是大勝而歸,等著撈功勞就是了。
阿瑟對於第四師的戰鬥能力十分信任,對於第四師的師長斯科特·馬隆的指揮能力和臨陣應變能力,阿瑟也十分信任。
斯科特·馬隆算是澳大拉西亞自己培養出來的人才,是本土澳大拉西亞人。
斯科特師長先後在澳大拉西亞殖民地駐軍,澳大拉西亞第一師,近衛第一師服役,並且於悉尼皇家軍事學院進修,隨後被派遣到第二近衛師任副師長。
在組建第四師的時候,斯科特順利地成為了候選人之一,並且最終獲得了第四師師長的職位。
目前的斯科特師長年齡還不到40歲,還有大好的上升空間等待挖掘。
照會斯科特師長,讓斯科特師長在減少傷亡的前提下,儘可能殺傷阿根廷的有生力量獲得戰爭勝利之後,阿瑟便十分放心地目視遠征軍離開。
阿瑟奉行的一貫宗旨就是,儘量不盲目干預部隊的戰爭。除了隸屬於自己的近衛師之外,常規師的作戰,基本都在國防部的指揮下進行。
當然,戰爭的戰果和進度也需要向阿瑟彙報,畢竟一個不瞭解目前軍事情況的君主,又怎麼去掌管國家呢。
遠征軍抵達智利和阿根廷邊境還需要一段時間,而在此時,阿瑟也有比較重要的工作。
利奧諾拉工業基地第二期建設距離全面完成,已經過去了半年多的時間。
這半年多的時間以來,利奧諾拉工業基地的招商引資十分順利,大部分工業區都已經投入生產。
當然,工廠的搬遷和組建也不是那麼快的。根據工業部門的保守估計,今年的年底到明年的年初,利奧諾拉工業基地的二期建設才能夠進入全方面生產狀態,大幅度提升澳大拉西亞的工業實力,同時促進澳大拉西亞的經濟發展。
毫不誇張的說,目前的利奧諾拉工業基地是澳大拉西亞的工業核心,是大洋洲最璀璨的工業明珠。
目前的利奧諾拉工業基地,已經擁有將近200多家工廠,17萬名工人和技術人員,涉及澳大拉西亞的方方面面。
一二期工業基地建設的順利完成,也讓阿瑟和工業部有了十足的信心,推進工業基地第三期,也是預計的最後一期的建設。
時間不等人,因為已經進入了八月的原因,阿瑟也不想再等第二期工業基地全面投入生產再開工第三期工業基地了。
所幸第二期工業基地距離第三期建設的規劃比較遠,因此雙方之間也不會干擾。
1913年8月9日,照例舉行了一次內閣會議之後,澳大拉西亞政府正式對外宣佈,開啟利奧諾拉工業基地第三期的建設。
利奧諾拉工業基地第三期的建設規劃,是工業基地三期建設中最大,也是耗資最昂貴的。
根據工業部拿出的計劃資料來看,第三期工業基地的建設總面積,將近6000英畝。
其中,建築面積4800英畝,綠化,環境,排水,環保和道路建設,一共消耗1200英畝的土地。
如果算上一二三期工業基地的面積總和,整個利奧諾拉工業基地,將是一個佔地面積超過一萬英畝的超級大基地。
按照第二期工業基地的標準來看,第三期工業基地將擁有至少400個標準化工廠車間和50個大型倉儲區,能夠滿足至少200個超大型工廠和數百個小型工廠的入駐。
這也代表著,單單第三期工業基地,就能夠容納將近35萬名員工,誕生35萬個工作崗位。
整個利奧諾拉工業基地加起來,將為澳大拉西亞創造超過55萬個工作崗位,帶給澳大拉西亞的工業增長和經濟增長更是無可估量。
或許是因為前兩期工業基地的建設讓工業部充滿了經驗,第三期工業基地的設計和規劃進行的非常順利。
8月15日,從悉尼,維多利亞州和新南威爾士州調集了一大批建築隊伍之後,利奧諾拉工業基地的第三期建設正式開始。
和往常一樣,阿瑟出席了工業基地的開工儀式,並且對於工業基地前兩期的建設和生產表示滿意。
如今的利奧諾拉工業基地在澳大拉西亞甚至國外的知名度都不小,第三期的開工,也吸引了不少澳大拉西亞的媒體。
“利奧諾拉工業基地第三期的建設正式開啟,澳大拉西亞的魯爾區到底有著怎樣誇張的潛力?”
“標準化車間500個,大型倉儲區100個,澳大拉西亞的魯爾區目前到了怎樣的誇張規模?”
伴隨著利奧諾拉工業基地的正式開工,各大報社和媒體也紛紛發表自己的新聞,並且都十分默契的取了比較吸引眼球的題目。
對於歐洲民眾來說,歐洲的繁榮和發達已經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人們在閒暇之餘,也樂於談論在歐洲之外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