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卡車在德國甚至歐洲的大部分地區都可以肆無忌憚的行駛,這對於德國後勤的幫助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要知道,對於德國這樣的陸軍大國來說,軍隊的數量和裝備的數量,能夠大幅度提高軍隊的作戰能力。
同時,大量計程車兵和武器裝備,對於國家的運輸體系和後勤能力也是一個考驗。
軍隊中的火炮,武器彈藥,甚至士兵的運輸都需要更加方便的工具,卡車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畢竟將來作戰的戰場和軍隊的駐地肯定不會全在火車站附近,這也代表著在火車站到軍隊駐地這段距離內,需要一個十分有效的運輸工具來運輸物資。
德國人將目光放在卡車上其實很好理解。畢竟時間已經證明了,汽車是除了火車之外的,陸上最方便快捷有效的交通工具。
而擁有載貨能力的卡車,有很大可能也是除了火車之外,陸上最方便有效的運輸工具。
德國人能夠一口氣下達3000輛卡車的訂單,足以證明他們在卡車方面已經有了研究,並且確信卡車能夠承擔起他們物資運輸的需求。
畢竟德國人所訂購的這種大型卡車,是在運載超過3噸的貨物的基礎上,能保持時速35千米以上的巨無霸。
而本茨汽車廠之前的另一種卡車型別,是能夠運載超過1.5噸,時速能達到45千米以上的小型卡車。
德國的本茨汽車分廠是和當地德國貴族進行合作的。這也代表著總廠沒有權利拒絕這份訂單。
實際上,阿瑟也並不會拒絕這份訂單,畢竟這也代表著豐厚的利潤。
不過,出於履行盟友義務的目的,同樣也是為了提醒英法,阿瑟還是將這條訊息轉告英法政府。
德國有一家本茨汽車廠,英國同樣也有一家。
而英法兩國的反制手段也很簡單,收到來自阿瑟的訊息之後,英法兩國進行簡單的考察,確定了卡車擁有巨大的運輸潛能之後,兩國分別訂購了四千和三千輛卡車,並且同樣也要求英國的汽車廠在半年內交付。
這麼一來也有個問題,那就是俄國聽到訊息之後,也有購買卡車的想法,但英國的汽車廠生產訂單早已經爆滿,短期內沒有能力再承接訂單。
俄國政府無奈,只能將目光看向了澳大拉西亞。1913年9月27日,在從英法獲得了足夠資金的貸款之後,俄國派出團隊前往澳大拉西亞,考察本茨汽車廠,同時也是和澳大拉西亞商議卡車的購買訂單。
其實按照正常情況來說,本茨汽車廠分廠擁有的技術,總廠應該同樣擁有並且更加精深。
而英,法,德三國都大力訂購的卡車,其潛力和作用自然也毋庸置疑。
實際上,俄國團隊此行的主要目的,並不是考察卡車的作用,就是儘可能的將卡車的售價壓低,來節省更多的資金。
要知道,俄國的國土面積是歐洲最大的(不算殖民地),再加上歐洲最多的兵員數量,導致俄國的後勤壓力也是歐洲各國中最大的。
而俄國因為地理環境的原因,國內的交流大多靠的是陸運,也就是火車和汽車,馬車。
這也代表著,如果俄國想用卡車來緩解國內的後勤壓力,俄國需要訂購的卡車數量可能是歐洲列強中最多的。
這對於俄國政府來說是一筆龐大的財政消耗,也正因為如此,讓尼古拉二世派出一支外交團隊,來專門壓低卡車的售價。
十月初,這支俄國外交團隊就乘坐飛艇抵達了澳大拉西亞。
在拜訪了澳大拉西亞政府和阿瑟之後,俄國團隊就馬不停蹄地趕往本茨汽車廠,考察汽車廠的卡車生產狀況。
目前俄國國內的汽車數量並不少,單單是俄國皇室,就擁有高達上百輛汽車。
俄國國內也擁有數量不多的卡車,在這支外交團隊出發之前,俄國就已經測試了卡車實際的運輸能力,並且對於卡車的作用加以肯定。
特別是俄國軍方,已經多次請求政府和尼古拉二世,要求購買至少一萬輛卡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