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行之後,阿瑟又緊接著前往了俄國,拜訪了沙皇尼古拉二世和謝爾蓋大公,並且看望了還在病床上的阿列克謝皇儲。
沒辦法,或許這就是親戚比較多的煩惱吧。無論是德國還是俄國,和阿瑟都是比較親近的親戚關係,並且國家之間的關係也非常友好,這也代表著阿瑟必須要走動走動。
更何況無論是德國還是俄國,能夠提供給澳大拉西亞的幫助還是很多的,他們列強的身份,也是澳大拉西亞目前非常稀缺的盟友。
當然,現在俄國能夠提供給澳大拉西亞的實質性幫助其實並不多,最有用的或許就是那源源不斷的俄國移民了。
在俄國的幾天時間,阿瑟重新和尼古拉二世簽訂了一份移民條約。
條約規定,澳大拉西亞每年支付給俄國政府500萬盧布的補償,來換取俄國政府對於向澳大拉西亞輸出移民的大肆支援。
當然,因為付出了更多資金的原因,阿瑟也提了一個要求,那就是在篩選移民的時候,必須滿足澳大拉西亞相應的條件。
500萬盧布雖然對於阿瑟來說不是太多的資產,但對於俄國政府的財政來說自然是不嫌少。
在尼古拉二世和阿瑟的見證之下,雙方政府很快的簽訂了一份協議。
尼古拉二世甚至還笑著表示,如果澳大拉西亞需要,他完全可以動員政府,每年向澳大拉西亞輸出上百萬移民。
說實話,對於沙俄帝國來說,每年向外輸出上百萬移民完全能夠做到。
要知道,截止今年1910年,俄國的人口高達1.6億餘人。而最近幾年,每年俄國人口新增數量在300萬到500萬左右浮動,每年向外輸出100萬人口,對於沙俄帝國來說完全不痛不癢。
但問題是,如果澳大拉西亞每年接收一百萬俄國移民,雖然能夠短時間內將澳大拉西亞的人口快速提升,甚至有希望在一戰前就讓人口突破1500萬。
但這面臨的後果可能是國內民族比例不均衡,俄國移民數量甚至將會逼近主體民族英裔移民,影響國內的團結和穩定。
根據阿瑟和尼古拉二世簽訂的新移民條約來看,這份移民條約為期五年,澳大拉西亞每年支付500萬盧布,俄國則向澳大拉西亞輸出經過篩選後的四十萬移民。
條約五年的有效期大約會讓澳大利亞擁有200萬俄國移民,這也是澳大拉西亞能夠吸收的俄國移民最大值。
再加上來自英國和德國以及歐洲其他地區的移民,澳大拉西亞有希望在1915年左右人口突破1300萬,其中英國人口仍然能夠保持60%以上的合格線。
等到一戰結束之後,再接受一大波難民,應該能在1920年之前將人口提升到1700萬。
雖然不確定這個世界是否還會有二戰,但一戰結束後五年之內,澳大拉西亞的人口就有希望突破到2000萬,徹底確定列強的實力和地位。
在俄國的這幾天時間裡,俄國海軍部頻繁的求見阿瑟,最終在尼古拉二世的點頭之下,商定了一份新的軍艦採購訂單。
之前的兩艘君主級戰列艦彼得巴甫洛夫斯克號和波爾塔瓦號都表現出了不錯的戰鬥力和效能,在訓練中的實際表現也遠超太平洋分艦隊之前的所有老式戰列艦。
兩艘無畏艦的效能,讓遠在旅順港口的馬卡洛夫將軍更是連夜彙報訊息給海軍部和尼古拉二世,要求俄國政府訂購更多的君主級戰列艦。
按照馬卡洛夫將軍的原話來說,如果能夠給太平洋艦隊再裝備兩艘無畏艦,那麼哪怕島國有英國的支援,也註定不可能是俄國的對手。
只可惜,英國讓步了部分利益和俄國達成了協定,俄國短時間內也不能在遠東行動,因此馬卡洛夫將軍的計劃也泡了湯。
不過,君主級戰列艦的強大,也走進了俄國高層的視線。
俄國有一個很奇怪的特點,高層願意花大代價購買威風凜凜的大炮和戰艦,但是卻不捨得為戰艦上的海軍官兵們提供新鮮的肉類和食品,以及相應的保鮮製冷裝置。
負責採購的軍官甚至寧願冒著被叛亂的海軍士兵打死的風險,也不願意購買新鮮的食材提供給海軍士兵,甚至將這看作海軍日常生活的常態。
1905年,鷹號戰列艦就因為軍官將病死的牛帶到廚房做成午餐,分發給海軍士兵導致了暴動,六月波將金號戰列艦,因為採購軍官將帶有蛆蟲的爛肉做成羅宋湯分發給官兵,導致整艘戰列艦被起義的海軍士兵控制,並且逃亡到羅馬尼亞。
1907年5月,黑海艦隊的部分海軍官兵還準備在四艘戰列艦上起義,但因為計劃被透露的原因,最終起義失敗。
種種起義事件,讓尼古拉二世本人對於兵變頻繁的波羅的海和黑海艦隊失去了信心,如果不是海軍的重要性確實很高,再加上馬卡洛夫將軍之下的太平洋艦隊讓尼古拉二世看到了希望,恐怕海軍就如歷史上那樣,負責護衛首都聖彼得堡安全的波羅的海艦隊直接被劃歸給陸軍管理,這也讓本來戰鬥力就不太強的波羅的海艦隊直接喪失戰鬥能力。
不得不承認,沙俄帝國到目前為止,內部已經變得極為腐朽不堪。
帝國的上層甚至中層都已經變得十分腐朽奢靡,底層軍隊戰鬥力破敗不堪,士兵們缺少訓練,紀律混亂,已經完全不再是一個列強國家的模樣。
不過阿瑟對此也有心無力,畢竟說到底並不是俄國皇室自己人,就算阿瑟提出了意見,也不太可能被尼古拉二世所採納。
只能祈求將來的沙俄在戰爭中崩潰的慢一點,看看有沒有希望拯救一下俄國的皇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