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人的迅速妥協和巴達維亞合約的簽訂,讓阿瑟和澳大拉西亞政府也鬆了一口氣。
當然,這並不代表阿瑟會懼怕荷蘭政府。之所以會鬆一口氣,是因為澳大拉西亞的軍隊也能少損失一些兵力。
雖然澳大拉西亞的人口已經馬上突破1000萬,但這其中有很多是近兩年才抵達的移民。
這些移民還需要經過長時間的教育和影響,才能讓他們對澳大拉西亞產生強烈的國家認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因此,澳大拉西亞每回徵兵的時候,也會有一個比較硬性的要求,那就是在澳大拉西亞居住滿三年。
當然,這也只是普通軍隊的要求。如果是阿瑟的心腹軍隊近衛師,要求就是至少在澳大拉西亞地區居住滿五年。
這樣的要求,能夠十分有效的篩選是否對國家有認同感的兵員。
畢竟阿瑟自信,在澳大拉西亞各項政策和宣傳的影響之下,很少有人在澳大拉西亞居住滿五年之後,都對這個國家沒有任何認同感的。
條約簽訂之後,佔領這些荷蘭割讓的領土,變成了澳大拉西亞政府目前的重中之重。
雖然荷蘭王國割讓的這些土地大多隻是面積比較小的群島,但其中也包括荷屬東印度唯一的天主教國家,拉蘭圖卡王國。
這個國家還是擁有一定的軍事實力的,荷蘭人之前對於拉蘭圖卡王國的干涉也不足,導致這個國家擁有不小的自治權和軍事權。
對於阿瑟來說,這個隱患是一定要拔除的。更何況,襲擊查爾斯·文恩的幕後勢力就有拉蘭圖卡王國,雖然或許不是這個國家政府的意思,但誰讓策劃者是拉蘭圖卡人呢?
1911年9月1日,澳大拉西亞政府正式對外發出公告,宣佈將澳屬帝汶擴張到整個帝汶島,並且將除了帝汶島之外,所有新獲得的領土組建為一個新的州級行政區域,即皇家領地。
這份公告對外發出之後,國防部也正式開始了行動。
國防部調集第一第二師,一共三萬多人的軍隊,在艦隊的護送下對於新獲得的領土進行佔領和臨時軍事化管理。
這其中,軍隊的重要目標就是位於弗洛勒斯島的拉蘭圖卡王國,這也是所有群島中唯一一個擁有軍事力量的國家。
阿瑟可不希望自己所統治的地區還有其他國家存在,更何況這個國家目前表現出來的樣子,是一個地地道道的二五仔。
拉蘭圖卡王國最好的結局,就是被澳大拉西亞吞併,成為皇家領地的一部分。
如果拉蘭圖卡人反抗的話,那麼阿瑟也不介意讓他們體驗體驗土著的下場,哪怕他們是葡萄牙人和當地土著留下的後裔。
反正葡萄牙人都打了,阿瑟還會在乎葡萄牙人留下的後代嗎?
9月2日,第一師和第二師正式開始行動,他們將共同前往弗洛勒斯島,先攻下並且佔領拉蘭圖卡王國之後,再以弗洛勒斯島為分界線,分別前往以西和以東的區域。
第一師和第二師對於這樣的行動也很是興奮,畢竟澳大拉西亞可是有軍功制的,除了軍功所獎勵的錢財之外,積累的多了,甚至還是能夠獲得爵位的。
雖然爵位所需要的軍功十分龐大,但正所謂不想當將軍計程車兵不是好兵,不想透過軍功成為貴族計程車兵也不是好兵。
人還是要有夢想的,萬一實現了呢?
在這樣的想法下,澳大拉西亞的軍隊作戰慾望強烈,甚至完全悍不畏死。
畢竟澳大拉西亞軍隊的撫卹制度是真正存在的,他們死了,他們的家人或許會過的更好。
這也讓大部分士兵沒了後顧之憂,畢竟除了自己的一口飯吃之外,讓家人過得更好,也是大部分人的追求。
9月3日,經過養精蓄銳之後,第一師和第二師抵達了弗洛勒斯島南部的城市魯騰。
拉蘭圖卡王國的防禦力量對於第一師和第二師來說形同虛設,他們連荷蘭人的統治都沒有力量反抗,更不要說比荷蘭人更加強大的澳大拉西亞人了。
數以千計的拉蘭圖卡軍隊,在第一師和第二師的面前就如同任人宰割的牛羊一般,也就是耗費數十萬發子彈的事情。
甚至因為第一師和第二師的火力壓制太過強大,拉蘭圖卡王國為數不多的火槍部隊根本無法施展,這也讓澳大拉西亞計程車兵們射擊起來更加隨心所欲,有了充足的時間可以瞄準,命中率反而還更高了。
9月3日下午,勢如破竹的澳大拉西亞軍隊很輕鬆的就來到了拉蘭圖卡王國的首都,這個名字叫做英德的小城市。
戰爭持續到現在,拖延澳大利拉西亞軍隊進攻速度的,其實是弗洛勒斯島的面積。
雖然對於澳大拉西亞來說這是一個小城市,但這畢竟也是長380公里寬70多公里的大型島嶼,總面積高達14000多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