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澳大拉西亞的條件是有點獅子大張口的話,那麼荷蘭政府提出的條件就有些純屬扯淡了。
澳大拉西亞政府如此興師動眾,就絕對不可能是十萬英鎊的補償和道歉就能夠解決的。
這樣的條件無異於打發叫花子,也讓本來就打算坑一把荷蘭人的肯特更加堅定了自己的想法。
“如果貴國沒有太多的和談誠意的話,那麼我認為不如靠雙方的軍事實力見真章。到時候和談的條件就讓戰爭勝利的一方來決定吧,無論戰果怎麼樣,我們都不會有任何異議。”肯特部長冷笑著看了一眼荷蘭代表,提出了自己的意見。
肯特可是軍事學院畢業的,也曾經擔任過澳大拉西亞的國防部長。
沾染了軍旅氣息的肯特,說話的態度自然也不會和虛偽的政客一樣,那麼委婉。
“這。。。”荷蘭人一下傻眼了,沒想到澳大拉西亞的代表這麼激進,三言兩語就要用軍事行動來解決。
“肯特先生,既然你們能來參加這次和談,想必澳大拉西亞也是有和談的意向的。不如再給荷蘭政府一些商討的時間,相信他們會給出一個讓人滿意的條件。”終究還是德國人看不下去了,略帶笑意的看向肯特,緩解著會議桌上尷尬的氣氛。
“總督先生,還不趕緊緻電你們國內,商討出一個讓人滿意的解決方式?”說著,德國代表將目光看向了荷屬東印度總督,沒好氣的說到。
雖然德國和荷蘭的關係一向不錯,但這不代表德國人就願意放棄和澳大拉西亞的良好關係,來無條件的幫助荷蘭人了。
自第二次摩洛哥危機讓德國人感到孤立無援的危機之後,德國政府對於拉攏盟友的態度就更加積極,這也是為什麼德國人願意接受荷蘭政府的邀請,作為中立方參加這次和談的原因。
但問題是,無論是從綜合實力還是戰略地位來看,荷蘭已經完全比不上澳大拉西亞。
澳大拉西亞獨特的地理位置,能夠讓澳大拉西亞可以脫身於歐洲主要的矛盾,坐視歐洲局勢的發展和變動。
威廉二世之所以交好澳大拉西亞的原因,就是看重了澳大拉西亞優越的地理位置,認為澳大拉西亞能夠在德法衝突中給予德國意想不到的幫助。
當然,因為目前英國的加入,讓德法衝突演變成了英法俄和德奧意之間的衝突。
澳大拉西亞和英國特殊的關係,讓澳大拉西亞在衝突中直接加入德國的可能大幅度降低。
但別忘了,澳大拉西亞國內擁有德國需要的大量的礦產資源,完全可以以中立的方式和德國達成貿易條約,這是德國在戰爭中需要的。
更何況,現在的澳大拉西亞也可以作為德國的一種退路,而德屬新幾內亞,也是威廉二世為阿瑟準備的禮物。
雖然威廉二世行事很是魯莽,但作為一個國家的皇帝,該有的睿智還是要有的。
德國直接和英法成為敵人,哪怕威廉二世對於德意志的軍隊很是自信,也不得不在有些時候產生一些擔憂。
陸軍方面,威廉二世自認為完全可以承受得住英法俄三國聯合。但海軍方面,英法的聯合就讓威廉二世感覺到壓力山大了。
英國本來就是世界第一的海軍強國,之前英國的兩強政策,可是號稱海軍噸位要超過第二和第三海軍國家的總和。
哪怕現在德國在海軍方面已經盡全力趕超,威廉二世也不認為公海艦隊就能夠趕得上大英帝國的皇家艦隊了。
如果再加上法國的艦隊,雖然法國人在無畏艦方面的成就遠遠不如德國,但數量眾多的前無畏艦加起來,也足夠讓人頭疼。
德國代表發話之後,英國代表也沒有再多說什麼。
第一天的和談也就這樣不歡而散,但能夠感受到的,英德真正的立場還是偏向於澳大拉西亞,這也讓荷蘭政府收起了最後一絲慶幸,哪怕深夜也在燈火通明的商談底線。
第二天,無論是澳大拉西亞還是荷蘭政府,提出的要求都比第一天正常許多。
澳大拉西亞這邊,要求改成了從弗洛勒斯海沿岸,也就是放棄了巴厘島東部大島龍目島的要求,並且放棄了新幾內亞的共管權。
澳大拉西亞的需求也因此變成了努沙登加拉群島,西南群島,東南群島,阿魯群島,卡伊群島等澳大拉西亞北部,荷屬東印度南部的島嶼。
這片島嶼包括了帝汶島,還有就是拉卡蘭圖王國所在的弗洛勒斯島和阿洛群島了。
擁有這片島嶼之後,澳大拉西亞也能夠在北部地區建立完整的防禦島鏈,再加上新幾內亞和紐西蘭,北部和東部的防禦島鏈都已經完全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