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都市言情>1979我的文藝時代> 第五百四十四章 改革文學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五百四十四章 改革文學 (2 / 2)

因此,他也成了改革文學的代表作家。

什麼是改革文學呢?

我國自1978年底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便開始了自上而下的全國性經濟體制改革。與此同時,許多作家開始把創作目光由歷史拉到現實,一邊關注著現實中的改革發展,一邊在文學中發表自己關於祖國發展的種種思考和設想。這就是風騷一時的“改革文學”,其開篇之作,是蔣子隆的中篇小說《喬廠長上任記》。

說起來,路謠的《平凡的世界》也是優秀的改革文學作品。

只是在影響力上,這兩部作品又有不同。

編輯部的新人之所以對柯雲璐和他的作品有印象,也有些巧,今年央視的開年大劇,《新星》就是更具柯雲璐的同名小說改編的,並且這部電視劇播出後就大受歡迎,觀眾來電一個接一個,報紙上也是關於這部電視劇的評論。

懷揣著好奇與崇拜,小李翻看起了稿件。

稿件很厚,他估摸著是個長篇。

名字也很有趣,叫《夜與晝》。翻看稿件後,第一個出現的人名便讓他大吃一驚,李向南和顧小莉,這不是《新星》中的角色嗎?

又讀了一陣,小李確定自己的判斷沒錯。

《夜與晝》明顯是《新星》的續作啊!

只是,《新星》是在《當代》發表的,續作理應繼續在《當代》上發表,為什麼他偏偏選擇了《最文學》呢?

小李意識到問題後,連忙將書稿交給組長,組長又交給了宋文。

宋文大感有趣,用了兩天時間才看完這部字數超過五十多萬的長篇小說。

看完後,他方才確定,《夜與晝》就是《新星》的續作,且聚焦的主題依舊是改革。最讓他動容的,是這部作品的結構。

小說內容是縣委書記李向南在古陵的改革受挫,回到燕京後一夜一晝之內發生的故事。作品透過四個家庭和與之相關聯的上百個人物及交織起來的關係,全方位展現了處在偉大而艱難的變革中的京都各個階層的社會生活,是一幅當代的“清明上河圖”。

其規模之宏闊,場景之豐富,氣勢之恣肆,矛盾之複雜,人物形象之多彩,以及表現手法之多樣,都給了他這個老牌編輯以深刻和新鮮的感受。

是部好作品,完全可以發表在《最文學》第三期啊!

唯一麻煩的是這部作品的字數,五十多萬字,已經超過了整本雜誌所能容納的內容了。

必須交給社長處理!

有了決斷後,他第二天頂著熊貓眼找到了姜玉樓。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