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都市言情>1979我的文藝時代> 第五百四十四章 改革文學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五百四十四章 改革文學 (1 / 2)

時間來到二月份,《最文學》一月刊的成績終於出爐,銷量兩百一十二萬三千四百冊。這個成績,不敢說是雜誌類中銷量最高的,卻是純文學期刊中最高的。

創造了一個不大不小的紀錄,編輯部上下都很開心。如果說之前他們對雜誌改為月刊還有疑慮,那麼此時,當看到月刊的銷量成績後,疑慮全無,對雜誌的未來也充滿了信心。

《最文學》的成功,不僅僅是姜玉樓和編輯部的成功,同樣是作家們的成功。如果只靠姜玉樓的作品,《最文學》也許偶爾會有爆發,卻沒有持續性,因此,雜誌的成功離不開作家們的支援。

也因為《最文學》的成功,願意將作品發表在上面的作家也是越發多了起來。

在去年,《最文學》是雙月刊,一位作家一年可能也就在上面發表一到兩篇作品。可現在雙月刊變成月刊,同樣一名作家,只要有好作品,一年在上面發表個四五篇也不是難事。

稿酬方面,有了姜玉樓的叮囑,《最文學》非常慷慨,只要不是新人作家,大部分都能拿到行業內的頂尖稿酬,之前雜誌是雙月刊的時候,還不明顯,可當雜誌變成月刊,一位產量高的作家,選擇將作品發表在《最文學》上面,所能得到的稿酬是非常恐怖的。

這極大地激發了作家們的創作激情,本來還擔心稿子可能會不夠的編輯們發現自己多慮了,他們真正需要擔心的是自己不要被蜂擁而至的稿件所淹沒。

事實上,稿件還真的差點將編輯部淹沒。

作家們熱情高漲,許多之前沒有合作過的作家都將自己的作品投到了《最文學》。

對此,編輯們是高興又苦惱,高興的自然是稿件變多,苦惱的是特別優秀的作品比較罕見。

實際,上這才是正常狀態。

八十年代雖然是華夏文學的黃金時代,優秀的作家更是層出不窮,可是優秀的作品總歸是少見的。而且,《最文學》雖然這兩年越來越有名氣,可不次於它的雜誌也有不少。

比如說《收穫》《當代》《花城》和《十月》,也都是極為優秀的雜誌。

這些雜誌和背後的主編也有交好的作家,其中不乏華夏最優秀的作家。每個優秀作家並不都是像姜玉樓一樣,每年都可以穩定地提供優秀作品,因此,一份雜誌期期都有優秀的作品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不過,很快一部作品讓編輯部躁動了起來。

二月份的一天,《最文學》編輯部的新人編輯小李在拆郵件的時候,意外發現了一份特別的稿件。

之所以說是特別,是因為寄件人非常有名。

柯雲璐,祖籍魔都,在燕京上的高中,之後又去了山西工作,這點又和鄭儀非常像。

他的文學之路開啟很早,在高中便開始了文學創作,處女作《三千萬》更是在《人民文學》發表,並獲當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一等獎。

不過真正讓他揚名國內的則是1984年在《當代》雜誌發表的作品《新星》。他的人也如同書名一般,成了文壇中耀眼的一顆新星。

《新星》這部作品以一個縣為背景,濃縮了1982年我國農村大刀闊斧改革的社會生活。

可以說,柯雲璐是一個關注現實,緊扣時代脈搏,致力於對改革開放書寫的作家。他的創作歷程與國家民族的命運息息相關,具有很強的代表性和典型性。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