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都市言情>1979我的文藝時代> 第五百四十三章 友邦驚詫?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五百四十三章 友邦驚詫? (1 / 2)

1986年1月,改版後的《最文學》第一期發表。

從今年開始,《最文學》從雙月刊改為月刊。本來,雙月改單月刊編輯部肯定會有一陣子混亂。但好在姜玉樓提前佈局,而且有著半年的緩衝期,因此過渡得非常順利。

讀者們對《最文學》的改版也持歡迎的態度。

這個年代是文學的黃金時代,人們喜歡讀書,樂於閱讀,即使是純文學期刊也有不錯的銷量,更何況《最文學》這樣的老牌文學雜誌。

為了取得開門紅,宋文和姜玉樓溝通一番,選擇將《北京人在紐約》這部作品當成攻城錘,放在第一期。

結果,這部作品並沒有讓大家失望,本身作品就很優秀,題材又和近些年來最受到讀書人關注的移民和美利堅有關係,銷量毫無意外地一路走高。

要知道,《最文學》還是雙月刊的時候,平均一期能賣個一百二十萬冊左右。而這一期呢,根據郵局的訂購資訊和書店的資料,不到半個月時間就賣掉了一百萬冊。也就是說,這一期的最終銷量很可能超過兩百萬冊。

銷量暫且不談,《北京人在紐約》卻因為作品的描述,引起了很大一部分人的不滿。

這些人之所以不滿,是因為在小說的描述中,美利堅並沒有宣傳中的那樣美好。

在他們的認知中,美利堅是民主和自由的燈塔,是全人類的希望。在那裡生活的人男人帥氣有風度,女性漂亮還有人高的學歷。他們工資高,福利好,人人住別墅,家家戶戶有電視機、冰箱和洗衣機還有汽車。

只要在美利堅工作,每天吃的都是大餐,更是隻需工作八小時,更別提每週還有兩天休息,還有年休假,讓人羨慕壞了。

除此之外,還有諸如教育免費,醫療免費等對這個未知國家的想象。

在他們心中,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比得上美利堅,即使是世界兩極之一的蘇聯也比不上。

可是姜玉樓的這部作品是怎麼寫的,大搞種族歧視的紅脖子,老白男,欺負亞裔的黑人。美利堅的百姓也不都是富貴的,那裡貧富差距極大,大富豪住在大平層和別墅,精英階層會住在治安好的小區,窮鬼要麼流浪,要麼住在治安差,以黑人為主的街區。

除此之外,吸毒、濫情、槍支氾濫等也是重新整理了國人的認知。

如果只是這樣,也不至於讓一部分人出離了憤怒。實在是小說中關於移民生活的描述,才是真正刺痛了他們的內心。

他們本以為美利堅即使再不堪,可只要憑藉努力,華人總能生活得很好,可事實似乎並非如此。

比如王起明這個音樂家,在美利堅生活得並不好,他靠著自己的小提琴演奏技巧在美利堅連混一頓飽飯都做不到。

王起明和他的妻子睡的是最差的地下室,工作也並不體面,只能給中餐館的老闆打工,當一個月薪還沒老墨高的洗碗工。

為了錢,為了有體面的生活,王起明和她的妻子都有了巨大的變化。

他們不再是曾經的華夏公民,他們失去了曾經的善良,變得市儈,變得容易嫉妒,甚至連他們的愛情都變質了。

其實,這就是資本對人的異化。

你以為只有新移民生活的不如意嗎?

不,即使是許多第二代、第三代移民也是活得不如狗。

他們是正兒八經的美利堅公民,從小到大都是接受的美利堅教育,結果呢,同樣的職位,亞裔就是競爭不過白人,甚至競爭不過不如自己的黑人。

即使那些有工作的華裔,他們想競爭同樣不容易,有一層叫做天花板的東西扣在他們頭頂,任憑他們如何天才,如何努力,如何優秀,也休想打破那層天花板。

除了這些能看見的,一些看不見的東西對移民也並不友好。

比如文化,比如信仰,比如對政治的關注度,亦或者一些習慣都有可能造成美利堅人白人對其他族裔的歧視。

總之,在姜玉樓筆下,美利堅顯然不是一個好去處。

假的,都是假的,這是姜玉樓對美利堅的汙衊。

他的這些描寫,在那些人看來是對美利堅制度和社會的仇恨和批判,有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嫌疑。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