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科幻靈異>徐霞客遊記> 第42章 滇遊日記十二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42章 滇遊日記十二 (3 / 6)

由其南稍折而下,一里,渡一澗。

其澗懸岡東下,其西山環峽復東。

南上二里,逾其**之岡,盤之而西南下。

二里,抵西坳下,折而循南岡東上。盤嘴而南,六里,有坊倚路左,其上有村,曰安樂村。又東南四里,稍下,有村倚西坡東向,是為鹿塘。自歸化橋渡溪右。循西界山行,其南支峰**,溪流盤峽中;至鹿塘,其下壑稍盤而開,田塍益盛,村廬之踞東西兩山者甚繁,而西坡之鹿塘尤為最雲。時日才下午,前無宿店,遂止邸樓作記。

初九日平明,飯而行。仍循西界山南行,八里,西界山忽橫突而東,大溪乃東北折入峽,有小溪自西南山腋來合。乃舍大溪,溯小溪南半里,東度小溪石橋,又南半里,有村三四家倚南山東坳。由南山躡西坳而上,一里,南逾**之脊,有茅屋三楹踞脊間,是為把邊關,有兩三家傍之居,即西山之**者,而溪流則繞其東峽而南焉。

由關南下峽中,半里,透峽,仍循西山行,復東見溪流自其東破峽南出。又下一里,溪流西南來,路東南臨其上。兩盤西灣之峽,又稍上,共一里,有村踞路右岡上。又南一里,稍下,再盤西灣,南逾小石東行之脊,遂東南行坡塍間。一里餘,又稍上**之坡,東南盤其嘴。一里餘,路分兩岐,一東南下峽者,為渡溪往新城道,一西南循嶺者,為翁溪往舊城道,蓋新城道由溪東峽中行,舊城道由溪西崖半行也。時峽中溪橋已為水漲衝去,須由翁溪涉溪而渡,而水急難涉,不若由舊城東北度橋,迂道至新城,雖繞路十里,而免徒涉之艱焉。時聞楊州尊已入簾去主持鄉試,閃知願書亦不必投,正可從舊城兼收之。

乃由溪西西南循山行,復入坡塍,一里,東南上**之坡。又南二里,有村倚西山嶺上,是為翁溪村。村之南,西界山又環而**,東界山亦折而東向去,中開東西塢,大溪東盤塢底,平疇夾之。翁溪之村,正東向而下臨塢中,有路下涉塢中者,即渡溪往新城道也,由村南循南山東轉者,即舊城道也。

乃循山東行一里,復東南緣坡上,北瞰塢中溪,南逼坡足,瀠而東流。路躡坡上,甚峻,二里,東登嶺頭,乃轉南行,塢亦隨之,南向破峽出。路南行西坡,一里,大溪紆東南去,路乃南下坡。二里,有數家分廬塢中,是為順德堡。堡南有山,自西界橫度而**,大溪紆之。路南由其度脊處穿坳而過,半里,抵坳南,輒分峽下。又一里,有峽自南來。蓋西大山由坳西直南去,南抵舊城之後,其東餘支又北轉如掉尾,而中夾為塢,其來頗深,有村廬倚西坡上,二峽合於前,遂東向成流墜峽下。路亦挾北坡東下,隨之半里,度峽中小橋,其南則掉尾之支,又橫度**,路復南向其度脊處穿坳而上。一里餘,逾嶺坳南下,有村在南塢,大溪自馬鞍山西,盤西界**之嘴,循東山南行塢東,路循西麓南行塢西。二里,西界山之南,復一支橫障而東,又有數家倚南山,廬間曲路隨山東轉,溪亦隨塢東折。一里餘,盤其**之嘴,大溪亦直搗其下,路與水俱抱之而南。

南壑頗開,廬塍交錯,黍禾茂盛,半秀半熟,間有刈者。壑中諸廬,函宗地名最大,倚西山而居壑中。一里餘及之,由其前東南行塍間,一里餘,南從大溪西岸行。二里餘,東西兩界餘支交環於前,而西支回突為尤甚,既東向環而至,中復起一小下,則其南壑又大開,坡流雜沓於其間。而遠山旁午,或斜疊於南,則西大脊自錫鉛南盤繞而東者;或夭矯於東,則東界分支,沿瀾滄西岸,度茅家哨而南盡於順江小水者。此其外繞之崇峰也。而近山,則塢北西山之脈,至此南盡於西,為舊城,東山之脈,至此南盡於東,為新城;塢西則西大脊之中,一峰從灣中**,直臨舊城之西;塢南,則西大脊東轉之支,又從南大脊之北,先夾一支為近案;塢東,則東界沿江之支,又從東西轉,直抱於新城之前為龍砂。此其內逼之回巒也。然猶近不見壑中諸水,而只見舊城廬落即在南岡;一里及之,亦飯於舊城,乃東向下坡。

半里,有大道沿坡西南去者,興隆廠道也;東北去者,新城道也。於是東北行田塍間。半里,有新牆一圍,中建觀音閣甚整,而功未就,然規模雄麗,亦此中所未睹也。其處當壑之中兩水交會處,目界四達。於是始見孟祐河即繞其東,順寧河即出其北,遂共會於東北焉。

於是西向遙望,有特出而臨於西者,即大脊灣中**之峰;其北開一隙自西北來者,孟祐河所從出也,其南紆一隙向西南峽者,興隆廠所從逾也。有中界而垂於東者,即沿江渡茅家哨西環之支;其北開一隙,直上而夾茅家哨者,新城所託之塢也;其南進一隙,東疊而注於順江小水者,諸流所匯之口也。

小憩閣中,日色正午,涼風悠然。僧瀹茗為供。已出圍牆北,則順寧之水,正出當門之塹。循北崖東轉,架亭橋其上,名曰砥柱。其水出橋東,繞觀音閣後,則孟祐河自西南來合之,東去入水口峽者也。度橋即東北上坡。是坡即順寧東山之支,自瀾滄西岸迤邐而來,其東南直下者,過茅家哨;此其西南分支者,至此將盡,結為馬鞍山,東下之脈為新城,而此其東南盡處也。

登坡裡餘,下瞰二流既合,盤曲壑底,如玉龍曲折。其北又有一坡東下,即新舊兩城中界之砂,夾水而逼於南山者。稍下而上,裡餘,又越其脊,始望見新城在北峽之口,倚西山東下之脈。又三里,稍下,越一小橋,又半里,抵城之東南角。循城北行,又半里,入雲州東門。州中寥寥,州署東向,只一街當其前,南北相達而已。至時日才過午,遂止州治南逆旅。雲州即古之大侯州也。昔為土知州俸姓,萬曆間,俸貞學以從逆誅,遂並順寧,設流官,即以比州屬之。州治前額標“欽命雲州”四字,想經御定而名之也。今順寧猛廷瑞後已絕,而俸氏之後,猶有奉祀子孫,歲給八十五金之餼xì所贈的穀物或錢財焉。

雲州疆界:北至順寧界止數里,東北至滄江渡八十里為蒙化界,西南逾猛打江二百三十里為耿馬界,東至順江小水一百五十里為景東界,東南至夾裡滄江渡二百里亦景東界。

餘初意雲州晤楊州尊,即東南窮瀾滄下流,以《一統志》言瀾滄從景東西南下車裡,而於元江府臨安河下元江,又注謂出自禮社江,由白崖城合讕滄而南。餘原疑瀾滄不與禮社合,與禮社合者,乃馬龍江及源自祿豐者,但無明證瀾滄之直南而不東者,故欲由此窮之。前過舊城遇一跛者,其言獨歷歷有據,曰:“潞江在此地西三百餘里,為雲州西界,南由耿馬而去,為渣裡江,不東曲而合瀾滄也。瀾滄江在此地東百五十里,為雲州東界,南由威遠州而去,為撾龍江,不東曲而合元江也。”於是始知撾龍之名,始知東合之說為妄。

又詢之新城居人,雖土著不能悉,間有江右、四川向走外地者,其言與之合,乃釋然無疑,遂無復南窮之意,而此來雖不遇楊,亦不度也。

B初十日平明起飯。出南門,度一小坑橋,即西南循西山坡而行。二里餘,漸折而沿其南坑之崖西向上,二里餘,南盤崖嘴。

此嘴東北起為峰頂,分兩丫,即所謂馬鞍山也;東南下為條岡,直扼舊城溪而東逼東山,界兩城之間,為舊城龍砂,新城虎砂者也。此乃順寧東山之脈,由三溝水西嶺過脊南下而盡於此者。由此循峰西向北上,又二里,始平行峰西。一里,出馬鞍峰後,為馬鞍嶺。有寺倚峰北向,前有室三楹當嶺頭,為茶房。從嶺脊西向峻下,二里始平,又半里及山麓,有澗自東北小峽來,西注順寧河,此已為順寧屬矣。

蓋雲州北界,新城以馬鞍山,舊城以函宗南小尖束水之坳,其相距甚近也。

渡澗北上坡,盤北山西麓行,四里,東西崖突夾,順寧溪搗其中出,路逾其東崖而入。

又北一里,其坡西懸塢中,是為花地,其坡正與翁溪村東西遙對,中墜為平塢,則田塍與溪流交絡焉。乃西北下坡,半里及塢,又有澗自東北小峽來,西注順寧溪。路從溪北西向行塢中,三里餘,將逼翁溪村之麓,大溪自北峽出,漱西麓而界之,當從此涉溪上翁溪村,出來時道,見溪東有路隨北峽入,遂從之。

又裡餘,路漸荒。

又裡餘,墜崖而下,及於溪,即斷橋處也。新城之道,實出於此,不由翁溪,從東崖墜流間架橋以渡;自橋為水汩gǔ淹沒,乃取道翁溪,以溪流平塢間,可揭而涉也。臨溪波湧不得渡,乃復南還三里,西渡翁溪。然溪闊而流漲,雖當平處,勢猶懸激,抵其中流,波及小腹,足不能定,每一移趾,輒幾隨波盪去。半晌乃及西岸,復由田塍間上坡。一里,西抵村下大路,乃轉而北,即來時道也。循西山躡坡而下,三里,有岐自峽中來合,即斷橋舊境矣,於是隨大路又六里,過把邊關,瀹湯而飯。下坳東北一里餘,渡小橋。又一里,復與大溪遇,溯其西崖,北十里而至鹿塘。時才過午,以暑氣逼人,遂停舊主人樓作記。

十一日由鹿塘三十里,過歸化橋。從溪東循東山麓行,五里,入普光寺。餘疑以為即東山寺也,入而始知東山寺尚在北。乃復隨大路三里,抵南關坡下亭橋,即從橋東小徑東北上坡。又二里而東山寺倚東山西向,正臨新城也。入寺,拾級而上。正殿前以樓為門,而後有層閣,閣之上層奉玉帝,登之,則西山之支絡,郡堞之回盤,可平揖而盡也。

下閣,入其左廬,有一僧曾於龍泉一晤者,見餘留同飯。既飯而共坐前門樓,乃知其僧為阿祿司西北山寺中僧也,以聽講至龍泉,而東山僧邀之飯者。為餘言,自少曾遍歷撾龍、木邦、阿瓦之地,其言與舊城跛者、新城客商所言,歷歷皆合。

下午乃出寺。

一里,度東門亭橋,入順寧東門。

覓夫未得,山雨如注,乃出南關一里,再宿龍泉寺。

十二日飯於龍泉。命顧僕入城覓夫,而於殿後靜室訪講師。既見,始知其即一葦也。為餘瀹茗炙餅,出雞葼zōng植物名松子相餉。坐間,以黃慎軒翰卷相示,蓋其行腳中所物色而得者。下午,不得夫,乃遷寓入新城徐樓,與蒙化妙樂師同候駝騎。

十三日與妙樂同寓,候騎不至。薄暮乃來,遂與妙樂各定一騎,帶行囊,期明日行。駝騎者,俱從白鹽井駝鹽而至。可竟達雞足,甚便。時餘欲從蒙化往天姥巖,恐不能待,止僱至蒙化城止。

十四日晨起而飯,駝騎以候取鹽價,午始發。出北門,東北下涉溪。約二里,過接官亭,有稅課司在焉。其岐而西者,即永昌道也。時駝騎猶未至,餘先至,坐覽一郡形勢,而並詢其開郡始末。

順寧者,舊名慶甸,本蒲蠻之地。其直北為永平,西北為永昌,東北為蒙化,西南為鎮康,東南為大侯。此其四履之外接者。土官猛姓,即孟獲之後。萬曆四十年,土官猛廷瑞專恣,潛蓄異謀,開府高階武官陳用賓討而誅之。大侯州土官俸貞與之濟逆,遂並雉獮zhìxiǎn伏法治罪之,改為雲州,各設流官,而以雲州為順寧屬。今迤西流官所蒞之境,以騰越為極西,雲州為極南焉。

龍泉寺基,即猛廷瑞所居之園也,從西山垂隴東下。寺前有塘一方,頗深而澈,建水月閣於其中。其後面塘為前殿。

前殿之右庭中皆為透水之穴,雖小而所出不一。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