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東下一里,始出峽口。
回顧四壑,崇嶺高懇,皆叢箐密翳,中有人聲,想有彝人之居,而外不能見。東眺則南界山岡平亙,北界則崇峰屏立,相持而東。於是循北坡東行。三里,復北上坡,直抵北界峰腰,緣之。三里,峰盡東下,有塢縱橫,一塢從北峽來,一塢從東峽來,一塢從西峽來,一塢向東南去。
時雨色復來,路復泥濘,計至羅平尚四十里,行不能及,聞此中有營房一所可宿,欲投之。四顧茫無所見,只從大道北轉入峽,遂緣峽東小嶺而上。一里,忽遇五六人持矛挾刃而至,顧餘曰:“行不及州矣。”予問:“營房何在?”曰:“已過。”“可宿乎?”曰:“可。”遂挾餘還。蓋此輩即營兵。乃送地方巡官過嶺而返者。仍一里,下山抵塢中,乃向東塢入。半里,抵小峰之下,南向攀峰而上,峻滑不可著足。
半里登其巔,則營房在焉。營中茅舍如蝸,上漏下溼,人畜雜處。其人猶沾沾謂予:“公貴人,使不遇餘輩,而前無可託宿,奈何?雖營房卑隘,猶勝彝居十倍也。”彝謂黑、白彝與儸儸。餘頷之。索水炊粥。峰頭水甚艱,以一掬濯足而已。
十八日平明,雨色霏霏。餘謂:“自初一漾田晴後,半月無雨。恰中秋之夕,在萬壽寺,狂風釀雨,當復有半月之陰。”營兵曰:“不然。予羅平自月初即雨,並無一日之晴。
蓋與師宗隔一山,而山之西今始雨,山之東雨已久甚。乃此地之常,非偶然也。“餘不信。飯後下山。
飯以筍為菜。筍出山箐深處,八月正其時也。濘滑更甚於昨,而濃霧充塞,較昨亦更甚。一里,抵昨所入塢中,東北上一里,過昨所返轅處。
又一里,逾山之岡,於是或東或北,盤旋嶺上。
八里稍下,有泉一縷,出路左石穴中。其石高四尺,形如虎頭,下層若舌之吐,而上有一孔如喉,水從喉中溢位,垂石端而下墜。
喉孔圓而平,僅容一拳,盡臂探之,大小如一,亦石穴之最奇者。餘時右足為汙泥所染,以足向舌下就下墜水濯之。行未幾,右足忽痛不止。
餘思其故而不得,曰:“此靈泉而以濯足,山靈罪我矣。
請以佛氏懺法解之。如果神之所為,祈十步內痛止。“及十步而痛忽止。
餘行山中,不喜語怪,此事餘所親驗而識之者,不敢自諱以沒山靈也。從此漸東下,五里抵一盤壑中,有小水自北而南,四圍山如環堵,此中窪之底也,豈南流亦透穴而去者耶?又上東岡,二里逾岡。又東下一里,行塢中者三里,有小水自西北向東南,至是始遇明流之澗,有小橋跨之。既度,澗從東南去,路復東上岡。三里,逾岡之東,始見東塢大辟,自南而北。東界則遙峰森峭,《志》稱羅莊山。駢立東南;西界則崇巚巍峨,《志》稱白蠟山。屏峙西北。東北又有一山,土人稱為束龍山。橫排於兩界缺處,而猶遠不睹羅平城,近莫見興哆囉也。
興哆囉即在山下,以嶺峻不能下瞰耳。
又東,稍下者二里,峻下者一里,遂抵塢中,則興哆羅茅舍數間,倚西山東麓焉。
從此遂轉而北行塢中。
其塢西傍白蠟,東瞻羅莊,南去甚遙,則羅莊自西界老脊分枝而東環處也。
塢中時有土岡自西界東走,又有石峰自東界西突。路依西界北行,遙望東界遙峰下,峭峰離立,分行競穎,復見粵西面目。蓋此叢立之峰,西南始於此,東北盡於道州,磅礡數千裡,為西南奇勝,而此又其西南之極雲。過興哆囉北,一重土岡東走,即有一重小水隨之。想土岡之東,有溪北注,以受此諸水。數涉水逾岡,北五里,望西山高處有寨,聚居頗眾,此儸儸寨也。又北二里,有池在東岡之下,又北二里,有池在西岡之下,皆岡塢環轉,中窪而成者。
又北三里,有水成溪,自西而東向注,甚急,一石粱跨之,是為魯彝橋,橋下水東南數里入穴中。
越橋北,始有夾路之居。又北半里,有水自西而東注,其水不及魯彝之半,即從上流分來,亦東里餘而滅,亦一石樑跨之。二水同出於西門外白蠟山麓龍潭中,分流城東南而各墜地穴,亦一奇也。橋之南,始有盈禾之塍。又北半里,入羅平南門。半里,轉東,一里,出東門,停憩於楊店。是日為東門之市。既至而日影中露,市猶未散,因飯於肆,觀於市。
市新榛子、薰雞葼還楊店,而雨濛濛復至。
時有楊婿姜渭濱者,荊州人,贅此三載矣,頗讀書,知青烏術,詢以盤江曲折,能隨口而對,似有可據者。先是餘過南門橋,有老者巾服而踞橋坐,見餘過,拉之俱坐。予知其為土人,因訊以盤江,彼茫然也。彼又執一人代訊,其人謂由澂江返天上,可笑也。渭濱言:“盤江南自廣西府流東北師宗界,入羅平之東南隅羅莊山外,抵八達彝寨會江底河,經巴澤、河格、巴吉、興龍、那貢,至壩樓為壩樓江,遂東南下田州。不北至黃土壩,亦不至普安州。”第壩樓諸處與普安界亦相交錯,是南盤亦經普安之東南界,特未嘗與東北之北盤合耳。
羅平在曲靖府東南二百餘里,舊名羅雄,亦土州也。萬曆十三年,土酋者繼榮作亂,都御史劉世曾奉命征討,臨元道文作率萬人由師宗進,夾攻平之,改為羅平。明年,繼榮目把董仲文等復叛,羈知州何倓。文作以計出之,復率兵由師宗進,討平之。今逐為迤東要地。
羅平州城西倚白蠟山下,東南六十里為羅莊山,東北四十里為束龍山。
有水自白蠟麓龍潭出,名魯彝河,東環城,南出魯彝橋,而東入地穴。其北有分流小水亦如之。此內界之水也。其西有蛇場河,自州西南環州東北,抵江底河,俱在白蠟、束龍二山外。其東南有盤江,自師宗東北入境,東南抵八達,俱在羅莊山外。此外界之水也。
州城磚甃頗整。州治在東門內,俱民,惟東門外頗成闤闠. 西南二門,為賊首官霸、仲家巢,在正南八十里烏魯河師宗界。阿吉儸儸,在州西南七十里偏頭南大山下。二寇不時劫掠,民不能居。
白蠟山,在城西南十餘里,頂高十餘里,其麓即在西門外二里。上有尖峰,南自偏頭寨,北抵州西北,為磨盤山過脈,而東又起為束龍山者也。此山雖晴霽之極,亦有白雲一縷,橫亙其腰如帶圍,為州中一景。
束龍山,在城東北四十里。者繼榮叛時,結營其上為巢窟,官兵攻圍久之,內潰而破。今其上尚有二隘門。
羅莊山,在城東南六十里。其山參差森列,下多卓錐拔筍之岫,粵西石山之發軔開始也。
羅平州東至廣南八達界二百里,西南至師宗州偏頭哨六十里,南至師宗州烏魯河界八十五里,西南至陸涼蛇場河界一百里,西北至舊越州界發郎九十里,北至亦佐縣桃源界一百二十里,東北至亦佐縣、黃草壩二百里。
羅平州正西與滇省對,正東與廣西思恩府對,正北與平彝衛對,正南與廣西府永安哨對。
十九日坐雨逆旅,閱《廣西府志》。
下午,有伍、左、李三生來拜。
二十日雨阻逆旅。
二十一日亦雨阻逆旅。
二十二日早猶雨霏霏,將午乃霽。浣濯汙衣,且補紉之。下午入東門,仍出南門,登門外二橋,觀魯彝河。詢之土人,始知其西出白蠟山麓龍潭,仍東入地穴者也。還入南門,上城行,抵西門。望白蠟山麓,相去僅三里,外有土岡一層;回之,魯彝發源,即從其麓透穴而西出者也。稍北,即東轉經北門。其西北則磨盤山峙焉,為州城來脈。城東北隅匯水一塘,其下始有禾畦,即東門接壤矣。其城乃東西長而南北狹者也。
二十三日晨起,陰雲四布。飯而後行。其街從北去,居民頗盛。
一里,出北隘門,有岐直北過嶺者,為發郎道,其嶺即自西界磨盤山轉而東行者。板橋大道,從嶺南東轉東北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