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好似看到了他的科舉制離他又近了一步,天下百姓的啟蒙加快了步伐,天下人才盡如鹹陽這件事情又多了一份可能性。
但他沒空細管,因為現在他有點忙碌,每天的日常就是處理政務,然後哪個人手頭上有問題就著重處理哪方面的問題。
臣子數百個,心腹大臣好幾個,但皇帝就一個,每件事情都得摻和解決下,李世民每天都忙得陀螺轉。
田家人解決了,如晦的當初拿出曬鹽法就是為了讓百姓們都吃得上平價鹽,所以沿海周邊的郡縣就開始被考察,看看哪邊適合開展曬鹽大業。
還兼顧著要弄精鹽,百姓們的錢得少賺,但富豪們的錢得賺,多多益善薅毛,最後再用到百姓身上。
杜如晦和張倉已經在來的路上了,李世民甚至知道很多賢才也在路上了,但人手不足還是嚴重。
看著面前臣子們和諧討論的場景,李世民再次想了一遍自己的親親臣子們,比如無忌,比如士廉,比如世南,再比如政會。
想到政會,李世民的想法停了一瞬,這是一個歷任刑部尚書、光祿卿等職,善始令終的人,老實,肯幹,就是不知道這次什麼時候會見到他。「1」
如果他們都在的話一定會更加和諧吧?
咔!
想法停止,李世民突然想到臣子們都在也不一定會更加和諧,因為淩煙閣的臣子也不全是合心意的,比如……
李世民想到了某位姓蕭名瑀的臣子,如果對方此刻在朝堂上,臣子們的討論定然不會如此和諧,因為對方會在朝堂上和人吵架。
是的,蕭瑀就是一個如此倔強的人,常常在朝堂上吵架,吵得亂成一團。
李世民對他真是又愛有惱,不過終究還是愛的,不愛他怎麼可能會讓對方在六遭罷免官職的情況下六次起複為相呢?
屢罷屢起,都是李世民對他深沉的愛啊。李世民感嘆:“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蕭愛卿來了雖然會和朕吵架,但他做事不徇私情,不越法度,如果這次賢能入鹹陽能找到他也不錯。”
這是一個在他落魄備受冷待時會在當時還是皇帝的李淵面前為他說話的誠臣。
他雖經常生氣於對方的口不擇言,但也愛他的忠誠耿直。
不過臣子沒來沒關系,賢能都能用。
比如歷史聞名的陳平就被李世民用上了,一起忙轉大秦。
在李世民心目中整個大秦好似有了初唐的風貌了,一些都在慢慢發展,國力在逐漸變好。
李世民內心充滿了希望。
項羽也覺得自己的內心充滿了希望,因為他蹲到了一夥送察舉人才的隊伍。
他所在的位置是會稽,但此刻的秦朝,越南的地方越靠近百越蠻夷,人才實在寥落,故而他去其他地方蹲守了。
就是這些郡運送人才的速度實在慢吞吞,他等了兩天了才看到第一波察舉人才的運送隊伍。
這是來自東南方向,也就是他老家泗水郡東面的東海郡察舉隊伍,還有泗水郡的隊伍也跟在後面。
近十輛車架上面皆插著代表秦朝官府的玄鳥旗幟,可以看出裡面坐了好些人,在車架的兩側有兩排士兵騎著駿馬護送。
真正做到了李世民要求的選拔完人才後,郡守以專車接送。
其實這是李世民沒來,李世民要是來了定然會上去馬車上同眾被選出來的賢能攀談。
不過李世民沒來也沒關系,有人替他這麼做了。
隊伍最前面的車架裡坐的人不多,也就坐了五個人。
他們似乎在閑聊著什麼,引導話題的是坐在中間的那三個人。
——劉政會、蕭瑀和蕭何。
知道當今聖上竟然是扶蘇,身邊跟著房玄齡、尉遲敬德、章邯等人,並且一過來就發明馬具和新刀具的秦二世扶蘇還是扶蘇嗎?
穿越過來的貞觀臣子定然敢肯定,這不是扶蘇,這是他家陛下!
當然的,穿過來的劉政會也知道。
他們過來自然不是在和這些人閑聊,而是路途中看書費眼,故而來與選拔出來的賢才們瞭解下。
細細聽來可以知道,他們聊天的話題上至國家大事小到街邊巷尾的小事,不一而同,但皆言而有物。藉此可以判斷這人是否腹有才華,能堪大任。
劉政會知道其實在場的,包括後面的許多人都是有本事的。
因為給這些人出的卷子就是他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