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武俠修真>三教九流> 五九節 青囊書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五九節 青囊書 (1 / 2)

五九節 青囊書

九州大地自三皇五帝教化世人來,已歷經數千年時光,期間帝王將相、英雄豪傑豈不如那過江之鯽,數不勝數?

孟子云:君子之澤,五世而斬。是說一個品行高尚,能力出眾的君子,辛辛苦苦成就了事業,留給後代的恩惠福祿,經過五代人就消耗殆盡了。

甚至不需要五代,老百姓們更形象鮮明的說:富不過三代。

然九州修真界,卻有兩大世家人才輩出,綿延數千年幾十代,任世上風雲變幻滄海桑田,尤自巋然不動,傲立修真界金字塔的最頂端,譜寫著修真界一曲曲bō瀾壯闊的高歌。

真個是“寵辱不驚,看庭前huā開huā謝;去留無意,望天上雲捲雲舒。”

這兩大世家便是人稱“南天師”的龍虎山道教天師道張家與“北孔府”的曲阜儒教衍聖公孔府。

修真界一般認為,chūn秋戰國時期的孔子與孟子只是提出並完善儒家思想,此時的儒家並非真正意義上的“儒教”,“儒教”的形成是在漢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為標誌的。

同樣,老子與莊子亦只是提出並完善道家思想,所謂“道教”的出現是漢第一代天師張道陵於蜀中鶴鳴山創立的“五斗米道”,也就是後來的天師道。

張道陵羽化之前曾有囑咐:紹吾之位,非吾家宗親子孫不傳。也就是說,天師之位只有張家直系子孫才能繼承,為天師世家的傳承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後第四代天師張盛將天師道遷往龍虎山,建“嗣漢天師府”主持天師道一眾事務,天師世家遂一代代的傳承下來。

本代天師張若虛醉心修道,近年來常閉關不理俗事,將龍虎山上一眾事務盡皆jiāo由其弟張若峰打理,因此,張若峰的聲名在如今的修真界,甚至隱隱蓋過其兄。

李易第一次從慧空天玄子口中聽得師傅郭不守為昔年道教四大公子之一時,身上似起了一層jī皮疙瘩,實在難以相信,可這次從張若峰口中聽到,卻禁不住的一陣自豪,師傅大能啊!

以前在雲山派上與郭不守日日相處倒不覺得,如今離開得愈發久了,李易還真有點懷念那個邋遢懶散,時不時的在言語上打擊自己一番的師傅了。

……………………

李易詢問道:“道長何以會在此?”

“貧道見你與這位姑娘下樓後不久,便有苦生苦不得悄悄跟隨在後。”張若峰笑道:“貧道在滕王閣上已知你或與郭守道道友大有關係,於是便也跟在後頭。”

正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李易心中歎服薑還是老的辣啊!這個……比喻好像不太恰當,自己豈不成那最沒用的蟬兒了。

張若峰似愁緒滿懷,搖頭嘆息道:“昔年慧遠高僧於廬山下結‘白蓮社’,開佛教東林寺淨土宗(蓮宗)一脈,與少室山禪宗、大光明寺密宗等分庭抗禮,引領佛教cháo流千年,便是東林寺前任方丈普世亦是在修真界德高望重,沒想到宣佈‘入世修行’後短短几年間,東林寺便落得過如此模樣。”

李易望著那堆苦生所化成的灰燼,想起噬魂幡施展開來的慘淡景象,若有所思,道:“不管怎樣,東林寺也當秉承佛教的‘慈悲為懷,度化世人’,為何會nòng出如此陰險歹毒的噬魂幡?”

張若峰沒有回答李易的話,反而望向蒼茫遠方,那裡隱隱似有一塔高聳入雲,只是如今天色漸漸暗淡,看得不很真切。

張若峰道:“南昌城傳言‘藤斷葫蘆剪,塔圮豫章殘’,那處便是繩金塔,xiǎo道士可知道繩金塔的來歷。”

李易搖搖頭,道:“xiǎo道慚愧,今日方才得知繩金塔或是地仙之祖郭璞做造。”

“西晉末年,有潘陽湖中蛟龍為惡作怪,南昌城中民不聊生,東林寺慧遠高僧下湖擒拿蛟龍,殺得難捨難分,恰逢郭璞路過此地,合兩人之力終將蛟龍制服!”

張若峰背手而立,說得不疾不徐,時夕風過隙,揚得張若峰鬚髮飄飄,道袍獵獵,當真好一番得道氣度:

“蛟龍乃是靈物,再者慧遠佛門中人,亦是不願傷了蛟龍xìng命,慧遠郭璞二人遂造繩金塔鎮壓蛟龍,以金繩勾住南昌城地脈,置“驅風”“鎮火”“降蛟”三劍,並覆竹簡一塊,刻偈語‘一塔鎮洪州,千年不漂移。金繩勾地脈,萬載永無憂。’使蛟龍千年而不得出。這也是民間說繩金塔鎮壓南昌城風水的來歷。”

張若峰侃侃而談,李易與蘇媚chā嘴不上,只好做忠實的聽眾。

聽眾也不是那麼好當的,張若峰卻不願放過李易,又是問道:“xiǎo道士聽說過《青囊書》否?”

你直說便是,幹嘛總來考究xiǎo道?李易思索一陣,道:“相傳《青囊書》乃是神醫華佗所著,後華佗被魏武帝曹cào關押,臨刑之際將之贈與一押獄,可惜《青囊書》被那押獄之妻焚燒得殘缺不全。”

李易聽過一些傳聞,據說民間那些閹jī閹豬的法門便是華佗《青囊書》殘卷所載。

“然,亦不盡然!”張若峰道:“神醫華佗所著《青囊書》分上下兩部,上部為醫術,下部為祝由術。押獄見下部所載祝由術實在太過駭人聽聞,生怕由此招受禍端,故慌稱下部祝由術被燒燬,不將之傳於世間。”

張若峰悠悠而道:“那押獄,便是地仙郭璞之祖……”

…………………

祝由術亦稱為巫術,相傳上古時期,魔神蚩尤率領南疆巫族與九州人皇軒轅部落大戰,巫族戰士們銅身鐵臂,力大無窮,更兼巫術厲害無比,曾一度殺得人皇軒轅部落丟盔棄甲,險被困死,後軒轅幸得九天玄女與龍族大神應龍之助才最終獲勝。

蚩尤戰敗後,一部分巫族戰士退回南疆,一部分巫族戰士卻在九州大地隱姓埋名的生存下來,從此,南疆巫術也漸漸的在九州流傳開來。

張若峰道:“貧道去年中元節於龍虎山施法祈福時見得黑煞之氣徘徊不散,或表明江南西道有奇冤待雪,是以這一年來貧道暗中探訪,只聞得民間有許多老百姓無故失蹤,便懷疑有人在修煉南疆巫術,可惜苦無證據,直到今日遇見這苦生施展噬魂幡之術。”

中元節便是俗稱的“鬼節”,乃是農曆七月十五日,相傳為方便那些平日裡無人超度的孤魂野鬼進入輪迴地獄轉世投胎,這一天鬼門關大開,陰世陽間相通,為一年中陰氣最盛的日子。那些冤鬼厲鬼也是多選在中元節這一天報仇雪恨或行兇作惡,畢竟得天之助。

“貧道以前尚只是懷疑,如今幾乎是確認了!苦生的噬魂幡,正是南疆秘傳巫術。東林寺再不復佛門淨土,而是人間阿鼻地獄!”張若峰話語低沉,然李易卻聽得到裡面的憤慨狠厲。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