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屋山下濟水邊。
瀟灑幹練的李白只用了幾招劍法便震住了場面,巧妙的破了綠袍和尚們渾水摸魚的第一招,難題仍然來到了禿驢們這邊。
說又說不通,打又打不過。綠袍大和尚幾個人有點傷腦筋,眼看著高帽子戴不成,看來只能玩賴的,不過要說玩賴,他們可是深諳此道。佛經道理他們可以記不住,坑蒙拐騙可是門清,畢竟前者是裝扮的金身,後者才是立命的本錢,可不是所有的和尚都是道德禪僧。
圍觀的人群還在被李白高明的劍術所折服,他們交頭接耳七嘴八舌的議論,甚至還有人學著李白的樣子隨手比劃,彷彿他們也如李白一樣是個劍術高手。有些半大的孩子,天生就對又長又直溜的細枝順棍沒有抵抗力,此刻更是三五成群,隨手撿些樹枝,照著李白的樣子呼呼哈嘿的比劃起來,更惹得周圍的人調笑訓斥,整個渡頭比過廟會還熱鬧。
眼見著一計不成,大和尚心念一轉,再生一計,他趁著圍觀眾人興致高昂,宣了個法號,給弟子使了個眼色,那弟子心領神會,便吩咐著那些挑夫僕從速速整理貨物,一副要啟程的架勢,而綠袍大和尚更是已經提步,試圖藉著鬧哄哄的掩飾快速離場。
李白雖然看似被眾人吹捧的洋洋得意,可他一雙眼睛全在那個大和尚身上盯著,此刻看他們幾個準備趁亂逃之夭夭,自然不允,只見他朝著那個綠袍大和尚的方向喊出一聲:
“大師這是準備何往?”
怕什麼來什麼,綠袍大和尚聽到李白的問話,彷彿聽到了催命的號角。他頓住腳步,僵直了身子,臉憋成了豬肝色。眾人目光全在李白這邊,突然聽李白喊了這麼一聲,自然順著方向就看了過去。等大家看到那幾個和尚正準備腳底抹油,當下就指指點點起來。和尚們如芒在背,只好裝傻,轉過身子朝著李白答道:
“這位施主,貧僧此行正是那王屋神山,因有要事羈絆,便先行告退,耽擱久了怕誤了佛道兩門要事!”
那和尚,臉也不紅氣也不喘,張口就是有大事要辦的冠冕,光是這份臉皮功夫,李白怕是再練一百年也比不上。
“奧,原來大師有要事在身,那某便不討教了!”
說完這句,李白故意停住,還伸手行了一禮。那和尚被李白這麼一弄,有點不知所措。這就完了?這人是腦子抽筋還是秀逗犯傻?犯傻好啊,他剛好可以借坡下禿驢,管不了那麼多,他也還了一禮,準備扭身再逃。
李白豈能如他所願,故意說個半截子話,就是存心戲弄而已,他故意咳嗽一聲,不鹹不淡的接著說下去:
“只是大師就這麼走了麼?”
圍觀的人也對那幾個和尚沒了敬畏心,風往哪邊吹,他們便往哪邊倒,當下就吵吵嚷嚷起來。
“是啊,賭錢還沒給,就想走!”
也不知誰喊了一嗓子,剩下的人更起勁了,紛紛叫嚷著
“給錢,給錢!”
那大和尚知道被李白耍了,氣得一佛昇天二佛出竅,可又不好發作,只好重新杵在那,幾個小和尚也是急得抓耳撓腮,想找出個好法子解圍。大和尚也不指望那幾個草包能想出什麼好主意,他心裡懊悔的不行,為啥就財迷了心竅,非要跟人對賭。其實也不怪他,是個人面對那樣的局面,再來一萬次還是會去賭,哪有把錢送到眼跟前不伸手的道理。
大和尚捨不得瘸子的金子,自然就要賠上自己的珍珠。要說那幾顆珍珠在他看來也不怎麼心疼,就那個品相,絕賣不了一兩金,可那是掌門師兄親自囑咐他的,他實在不好把那個輸給別人。躲是躲不過了,該怎麼轉圜一下,只希望那個瘸子好說話。打定了主意後,他再不去理會李白,而是直接看向那個拄拐之人,語氣誠懇的說道:
“這位施主,賭約本來不過是個玩笑罷了,做不得數,貧僧一時魯莽,今日這般已算是破了戒,不知施主可否高抬貴手,揭過此事,貧僧心裡感激不盡,等回到護國寺,貧僧定為施主起長壽明燈,誦增福經文!”
大和尚還在垂死掙扎,企圖用那些虛頭巴腦的東西來矇混過關。那拄拐之人聞言沒有說話,似乎有點意動,大和尚眼見於此,心裡不禁竊喜,哎呦,有門,他正準備加大火候吹彩虹屁的時候,那拄拐之人卻微微搖搖頭:
“李某人雖然對禪宗佛法很是尊敬,可無奈一向佛緣淺薄,至於這身皮囊,早已厭棄不知多少年,早死早解脫,長命百歲於我可不是什麼好造化!”
說完這幾句,他似是想起了什麼傷心往事,搖頭嘆了一口氣,才接著說道:
“快活一時是一時吧!”
大和尚聽話聽音,此刻才慢慢回過味來,這個瘸子無論說話還是舉止,處處都透著股詭異,自己光想著撈金子,卻忘了審視對手。當下他便悄悄運轉觀氣望運的法訣,雙目發出淡淡金光,朝著那瘸子看過去。可是看了很久,那瘸子身上氣運就如普通凡人一樣,並無氣運環繞,興衰走勢也是一目瞭然,莫非對方真的就是個一般人?眾目睽睽,又是道家祖庭之地,形勢如此,他也沒有好法子,當下只能順著對方的話說下去。
“施主此言差矣,身體髮膚乃授之父母,豈有厭棄之理,佛家有云,前世因得今世果,施主還是要放開心胸,拋開凡塵俗物,潛心向善,下一世定有大造化大富貴,丰神俊秀氣度非凡也未可知!”
看這和尚嘴皮子多厲害,一邊勸人別鑽錢眼,一邊給人畫餅,叫別人心胸開闊,自己卻捨不得輸錢,也真是個能詭辯的好選手。
可那拄拐之人似乎不為那下一世的丰神俊秀所動,還是死腦筋的堅持這一世的觀點:
“大師言之有理,可惜李某人這身皮囊怕是褪不去了,罷了罷了,我就是個俗不可耐之人,下一世太過渺茫,還是珍珠更好,還沒見過呢!”
話題終究還是繞回到了“珍珠”這塊,李白杜甫高適和圍觀人群此刻也都看著那和尚,一副要他賠付賭約的架勢。大和尚沒辦法,對方油鹽不進,自己又不能動手,這麼多人看著,稍微處理不好,傳到【護國寺】那邊,自己的前程可就全毀了。他現在還是壯年,正是激流勇進的時候,可不能因小失大。他一邊心裡罵著對方死心眼,一邊嘴上說著:
“施主心志堅定,貧僧佩服,只是那賭約珍珠牽連甚大,不知可否換做他物,施主且放心,替代之物價值絕對不賤於這幾顆珍珠,若是施主還有疑慮,貧僧願出三萬錢來賠!”
看這和尚多雞賊,一兩金是十六兩銀,是十萬六千錢,三萬錢連二兩金都不夠,更何況若是真的用金子來換,只會換得更多大錢,這和尚也真敢開口,肚子裡的算盤真黑,圍觀人聽了這話,紛紛嘲笑譏諷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