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上的人對此感到非常惋惜,但那楚人似乎胸有成竹,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個記號,並且對大家說:“這是寶劍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個記號。”
大家都不理解他為何要這樣做,等船靠岸後,那楚人立即在船上刻有記號的地方下水,去撈取掉落的寶劍。楚人撈了半天,始終不見寶劍的影子。他覺得很奇怪,自言自語地說“我的寶劍不就是從這裡掉下去的嗎?我還在這裡刻上了記號,現今怎麼會找不到呢?”
和尚講的這個故事出自《呂氏春秋?察今》,同船的基本都是百姓,沒幾個讀過書,更沒幾人聽過這個故事,聽和尚這麼一說,那些人紛紛議論起來,嘲笑那個楚人好生糊塗,船一直在行進,而他的寶劍已經沉入了水底,不會隨船移動,他又怎能找回他的劍呢!大和尚講完這個故事,便開始習慣性的講法,告誡自己的弟子,做人不能辦事刻板,拘泥而不知變通,要把眼光與客觀世界的發展變化同步起來,死抱著教條的人終究是做不成什麼大事的!
就在大家安靜的聽這位大和尚講法,回味著那個楚人刻舟求劍的故事時,船艙角落突然傳來一陣哈哈大笑聲。眾人紛紛轉過頭去打量,原來是個破衣爛衫的瘸子正坐在地上發笑。這瘸子一副餓殍狀,蓬其首,垢其面,但其腹,跛其足,手邊放著一個碩大的葫蘆,身後靠著一根紫色柺杖,那柺杖看不清是什麼做的,整個人賣相實在不怎麼討喜,這會又如發了瘋癲一般傻笑,圍觀的人紛紛遠離他,免得惹上什麼說不清的麻煩。那個瘸子也不顧及周圍人的看法,一會看向李白,一會看向綠袍和尚,一會又低頭看向自己的褲襠,瘋笑著,眼淚直流,樣子著實有些可怖!
那個剛才出言譏諷李白的年輕和尚這會忍不了了,先是茶館被李白譏諷,上了船又被啞謎戲弄,這會就連個卑賤不堪的叫花子也敢來取笑他們,李白幾個人他們惹不起,你個找死的臭瘸子我還惹不起,今天就叫你知道,佛爺也是有火的。當下那年輕和尚大喝一聲:
“呔,那個瘸子,你笑甚!”
眾人聽了這一聲佛門金剛吼,只覺得耳膜轟隆,氣血沸騰,頭昏腦脹,就連呼吸都彷彿被人斬斷了一般,當下趕緊收攏身體,戰兢兢離那幾個和尚遠了些。
那個瘸子笑了一會,覺得不好意思,畢竟他也是剛猜透李白那個“光頭”的含義。倒不是他心智不夠,而是如他這般人物,雖然無奈要以這個皮相行走世間,可平日裡結交來往的哪個不是隱士高人,如此斯文掃地的粗陋之言,也虧他聰明,一會會就想明白了。想明白了自然就會發笑,這一發笑就被人誤會了,但他畢竟是世外高人,自然不能當面點開這個謎底,雖然自己大笑確有不妥,可那個年輕和尚的呵斥也讓他心裡不痛快。當下摸著自己的柺杖,站起身子,弓著背抬起頭看著那個和尚,回了一句:
“吾自然是笑那些愚蠢可笑之人!”
這話一出口,和尚立刻火更大了,就連李白幾人也不由得看向了那個奇特的瘸子。透過那個瘸子的神情,李白知道這個人應該是猜透了自己的謎題,雖然這人外形實在糟糕,但是才思確實敏捷,當下就起了庇護的打算,畢竟此事也是因他而起。
“不知你口中那愚蠢可笑之人乃是何人?”
年輕和尚上前幾步,逼近那個瘸子,怒目圓睜,一副降魔金剛的兇相,惡狠狠的質問著眼前的瘸子!
那瘸子卻是不慌不忙,他倚在船身上也不起身,不知是腿腳不便還是不屑一顧,就那麼無悲無喜的回答道:
“自然是那些嘲笑楚人之人!”
那瘸子語氣平和,自然而然。無形中化去了那股金剛凶氣,整個船艙上的人紛紛覺得周遭都安寧下來,剛才被那年輕和尚吼得翻湧的氣血都平順了。就連那幾個和尚,也是不自覺的沒了火氣,反而被對方氣機牽引著,如同討教一般問道:
“不知你為何反而要笑那些明白人?”
劍落水中只會沉底,這是三歲小娃都明白的生活常識,船走遠了,還要在船底下找那早已掉落的劍,真是愚蠢可笑。假使船是靜止的,劍沉水底,在船的落劍處刻上記號順著記號下水找劍,也不一定能找到。劍沉水底就不動了,船卻在不斷移動,這個客觀事實沒在楚人的頭腦裡得到反映,他一心以為劍從哪裡落下去,就可從哪裡找回來。如此明白的道理,還有哪個明白人想不明白!
船上眾人雖然被這個瘸子氣機牽引,可頭腦還是線上的,楚人思想認識明顯不符合客觀實際,是非正常的,難道在這位瘸子看來,楚人說得對?刻舟求劍的法子是可行的?
“這位施主,莫非閣下覺得楚人刻舟求劍之舉是對,吾等世間之理是錯?”
“那倒未必,楚人刻舟求劍不可得。在老夫看來未必是法子不對,打撈之人疏忽也未可知!”
那大和尚畢竟功力深厚,更因為貼身秘藏佛家重寶,慢慢的自我調息了一陣,已經恢復大半神志,不再受瘸子氣機牽引的影響,聽了瘸子如此荒謬之言,他便開口譏諷道:
“瘋人瘋語,劍沉落水之理乃是天地大道,豈是爾信口開河就能歪曲。莫當世間大道不存!”
那瘸子聽了這話,轉頭看向綠袍大和尚,突然眼中精光一閃,微微詫異,停頓一會,慢慢說道:
“吾觀大道,劍失於何處便可由何處得回,落車如此,落船亦如此!”
大和尚聽了這純屬胡說八道的言語,反而被逗笑了,自己身為大唐第一護國寺的監院,身份尊貴,今日怎會與一個低賤的乞兒如此計較,真是有失體統,當下就沒了爭辯的興趣,收了心神,心裡默唸阿彌陀佛!
大和尚不說話,小和尚搶著說:
“如此明白之理,爾竟不明,真是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