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科幻靈異>枕刀黃粱記> 第三十四章光頭和尚是光頭,拄拐乞丐要賣柺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十四章光頭和尚是光頭,拄拐乞丐要賣柺 (1 / 3)

泉瀑涓涓淨,山花靄靄飛;

白雲回合處,應是至人棲。

王屋山上的神仙事說個幾日幾夜都不完,但神仙事歷來縹緲,能有幾人真的見過,但在真實歷史中,王屋山在夏商周三代時,都屬京畿之地,王屋山下的原城曾是夏代的都城。世代居於此的百姓早不記得久遠的故事,他們還是芸芸眾生裡渺小平凡的一個又一個。

生性灑脫不羈的李白本來已經忘了與那些綠袍和尚們的不愉快,滿心陶醉在了仙山市井之間,卻不想這些和尚反而咬住他不放,別說什麼“出相入無相”的得道高僧,這妥妥的就是小人本色,癩皮狗麼,看來一把年紀,高深的佛法都修到了狗身上去了。

李白自然不會受這氣,年輕時候的他可是一言不合就拔劍的主,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何等瀟灑,雖然現下老了些,熱血被皇宮裡的鑽營媚俗打磨的溫和了不少,可到底不會受這些禿驢的窩囊氣。當下心裡有了主意,準備好了說辭後便面露微笑,朝著幾位和尚挪換了幾步,先打了個道揖,然後摸摸自己的肚子,看著為首的大和尚問道:

“大師佛法高深,可瞧得我腹中裝的是什麼?”

那和尚自知李白的不凡,也不好如弟子們一般陰陽怪氣,又看他行的是道家之禮,心裡不禁嘀咕,莫非這人是王屋山上的修士,那可得罪不起,他此行可是遵了方丈法旨,攜重寶前來陽臺宮商談一件要事,有求於人,對面這人一看就是文武兼修,保不齊還真有些來頭,君子不立危牆之下,於是他還是決定收斂一點!當下回了個佛禮,回答道:

“相公目光睿智又氣度不凡,自然滿腹文章在內!”

李白已經存了戲弄之心,自然不買和尚的奉承,他微微搖頭,答道:

“非也,非也。”

和尚有點納悶,一時間吃不準李白的性子,只好試探性的再次問道:

“然則是五臟六腑乎?”

李白還是搖搖頭:

“亦非也!”

和尚這會真的被搞成了丈二高,實在猜不到對方的答案是何物,四個弟子這會也是滿臉迷惑的交頭接耳,繡花草包的屬性一覽無餘。綠袍和尚思考了很久,終於還是沒答上來。

李白微微一笑,再次摸摸肚子,張口說出了答案:

“實不相瞞,不才正好裝了一肚皮和尚。若不信,現有一光頭掛在外面,大師可要一觀?”

說完這話,他還故意扭了扭腰擺了擺胯。和尚這下是更蒙了,怎麼會扯到我們頭上?裝了一肚皮和尚是什麼意思?掛在外面的光頭又是什麼意思啊?幾個和尚百思不得其解,船上看熱鬧的眾人也彷彿被套進了麻袋一般糊塗。

別人不懂,杜甫高適可是很懂的。李白這句話一出口,可是把杜高二人雷的裡焦外嫩,他兩是怎麼也猜不到,李白會把這種鄉野間粗鄙罵人的話用的如此隱晦高明,又想捧腹大笑,又覺得有辱斯文。這種下流話,還是他們上上個月路過一個村路,偶然間聽聞一個村中寡婦與人罵街的話,沒想到太白兄才思真是敏捷,這都能借過來活學活用,此光頭與彼光頭,光頭對光頭,這罵和尚都不帶髒字,不愧是李兄,實在是高明!

聰明如皇帝李隆基,乍聽之下也是一頭霧水,光頭?哪裡來的光頭,還掛在外面?高適膽子可沒大到能給皇帝去點破,只能忍著笑,任由皇帝猜。皇帝和高力士都是猜了很久,朝堂上其他人也是頓時慌了神,他們看到興致很高的天子突然滿臉疑惑,又跟高力士竊竊私語不停,以為皇帝又變了卦,想到什麼機要事,正在舉棋不定,莫非是那安祿山要打來了?要遭!

李隆基和高力士可不知道底下這些人的忐忑心思,還在猜想那光頭到底是何意。要說不愧是能做皇帝的人,李隆基結合字眼和李白的扭腰擺胯,最終猜到了那個答案。一想通那個滑天下之大稽的答案,皇帝登時就繃不住了,喝在嘴裡的美酒直接噴濺而出,當下也不顧滿朝文武詫異的眼神,將天家姿容先扔到一邊,拍著桌子笑了起來,一邊笑一邊罵:

“好你個天殺的李十二,混帳東西,還把光頭掛外面,你倒是給朕掛一個看看啊!哈哈哈,妙妙妙,光頭對禿驢,絕妙之極,絕妙之極……”

高適被皇帝的笑罵也著實震驚到了,但是皇帝可以在這大殿上發笑,他可不行,別說是面前的這位皇帝,就算是西晉那些當朝尿褲子的傻皇帝,做臣子的也不敢明著僭越。

皇帝好容易控制住了心情,擺擺手叫高適繼續往下講,他還要看看這個李十二能整出多少么蛾子。高適心裡更加確定了皇帝對李白的偏愛,當下講述起來更為謹慎。

和尚們雖然一時半會兒沒明白李白這話的意思,可光看李白的神情,以及他那兩個同伴把臉都憋成豬肝色的樣子就不難猜出,那個佩劍之人絕對說的不是什麼好話。只是苦於自己腦筋不夠,想不通其中的關鍵。也幸虧他沒想明白,要是參透了李白把他比做了那話兒,怕是要當場暴起咬人了。

武的不敢來,文的又來不過,幾個和尚進退兩難,只好裝起糊塗,反正整條船上,糊塗的人多了去了。幾丈寬的河本來橫渡就能過去,卻因為船身笨拙,河中暗流湧動,必須順遊而行數里地,繞上一個半圈才能到達對岸。那綠袍和尚吃了暗虧,為了挽回些顏面,便幹起了老本行,他又在這船上講起了道理,只是這次不是佛法,而是楚人刻舟求劍的故事。

這個故事講的是在戰國時,楚國有個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楚人一不小心,將隨身攜帶的寶劍滑落江中,他趕緊伸手去抓,可惜為時已晚,寶劍已經落入江中。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