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浮玉,正月滿天街,夜涼如洗。
六月初九的長安城可不如八月十五那般清爽,燥熱的天火撩撥著浮動的人心,隨時都有一發不可收拾之勢。
風泛鬚眉透骨寒,人在水晶宮裡。
蛇龍偃蹇,觀闕嵯峨,縹緲笙歌沸。霜華遍地,欲跨彩雲飛起。
亥時,大明宮含元殿上的歌女們此刻踩著曲點翩翩起舞,再配上那些虛無縹緲的幻術,美輪美奐,可不就像要飛起了麼。稍有不同的是一個是天上的廣寒宮,一個是地下的大明宮。
《霓裳羽衣曲》作為大唐最奢華的宮廷舞曲,其名聲之大,相比大唐鐵騎可是一點不弱。一個主殺伐,一個主享樂,都是玄宗皇帝的得意之作。大唐自高祖啟,一直傳到他李隆基手上現在已經一百三十八年,十數位帝王,千百位明臣猛將,培育出這百萬雄獅,吞併八荒,滅國無數。
內外諸夷,凡敢稱兵者,皆斬!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玄宗後來在位這幾十年,四面鄰邦,別說有人敢於主動挑釁大唐,就是咳嗽聲音大了,都要緊張唐刀的披靡。
宇宙永珍,迴圈往復,週而復始,此為道也!
道是最大的,也是最根本的,只要存在這方天地,就得遵循這個規則。上到一國氣運,下到帝皇百姓,都躲不過這個定數。只是有的人會利用這個定數,有的人不會,所以因此人就有了三六九等,也不全是天地不仁,只要能借這種定數起勢,誰都可能一遇風雲變化龍。
高宗如此,太宗如此,女皇如此,他李隆基更是如此!
所以從出生那日起,李隆基就明白自己是順勢而生,他註定要藉著這股勢,順著天意成就大道!他有巨大的野心,他要活下去,他要當太子,他要做皇帝,他要成為千古名君!所以二十七歲就執掌大權的李三郎,用了四十四年時間締造了大唐最輝煌的榮光!
盛極而衰,月滿盈虧。
“道”終究是不可逆轉的,當李隆基權勢和威望達到空前的位置時,膨脹的李三郎決定逆天而行,他不相信太史局對他的批言,他不相信他這麼強大卻那麼短命,他要逆天改命,我命由我不由天,地上已經無敵,他只剩下與天鬥了。
四十歲那年,他付出了無法計算的代價,改了一次運勢,那一次他成功了。不管代價咋樣,至少他現在還活著,還活得很好。從那一次之後,他對那些真真假假的批言已經沒有了那麼深的敬畏,有人間帝王氣運加身,大道都得靠邊站!這就是朕的威嚴,朕的天下!
所以在現在的李隆基眼裡,無論是太史局裡嚴謹深厚的官員,還是那些高來高去的閒雲野鶴,他都不怎麼瞧得上,活得越久,這份敬畏心越淡。李白窮其一生也不曾得見的仙人,在他這裡就太過平常。找神仙是吧?朕的朝堂裡就養了十幾個,朝堂外更有上百,難道朕會告訴你麼?開玩笑!
“奧?原來三位愛卿要拜訪的是朕的道兄白雲子啊!”
聽到皇帝肯定的回答,高適喜出望外,看來皇帝對這神仙之說果然興趣濃厚,竟然認了白雲子仙長為道兄!這條線他可要好好經營!
“回稟陛下,正是一代仙師白雲子!”
高適停頓了一下,接著說道:
“李兄一路行來,對這位司馬真人非常推崇,直言真人風采卓越,乃是最一流的陸地神仙。下臣二人素知李兄為人驕傲,能被他如此崇拜,這位真人想來絕對是一等一的神仙中人!”
皇帝陛下笑而不語,品著美酒繼續聽著高適的彙報。作為上位者,對於這座道教分量極重的王屋山,他知道的秘辛可是太多太多!
一座王屋山,半部道教史!
這座山既是人族創世文化的發源地,又是華夏道學文化的孕育地,被歷朝歷代的名人雅士譽為“華夏文化之源”。從遠古的祖神盤古首開天地陰陽,伏羲在這裡推太極演八卦開啟人族進化大道,再有女媧煉石補天,之後華夏老祖軒轅黃帝也是在這座山上開壇祭天得受天書首開“道”之一途,治水有功的大禹也曾在此山祭祀,以及後來成功悟道的老子,也是在此山中得了真傳點撥,才能大一統整個道學思想,為後世的“黃老之學”開了首頁,這才有了後世的道生一一生二,。
一直到他李隆基執掌天下,這座山上永遠不乏真神顯性金仙傳法,十大洞天之首豈是浪得虛名!無論是承前啟後的黃帝,還是重開天地的老子,一直到後來的華蓋君,列子,商山四皓、張良、河上公、煉丹祖師魏伯陽,于吉,葛洪等,都曾在王屋山修煉,以及那驚才絕豔的二仙奶奶魏華存,一本《黃庭經》多少神仙人!王屋山也是因此等天地眷顧,靈氣充盈,鍾靈毓秀,仙果草藥得天獨厚。從神農嘗百草、黃帝著《內經》,到老子、葛洪煉丹,孫思邈在此寫下《千金翼方》,王屋山就是活丹爐。“草生福地皆為藥”,王屋山有萬年太歲、千年葛根、百年何首烏、天壇靈芝、三春雞頭參、當年冬凌草等等等等,不勝列舉。當地百姓有病了便自去上山採藥,回家熬湯均有奇效。
相比起這些耳熟能詳的故事,對於他李隆基本人來說,王屋山可有著他最大的秘密。他這個人間帝王逆天改命的陣眼就在這座山上!
“王屋山啊,朕已經多少年不曾上去了!”
皇帝陛下彷彿勾起了壯年時的記憶,回味那座山,懷念那些人。雖然已經過去了三十一年,可是一想起當初那等通天徹地的景象,李隆基還是少有的悸動不安,要知道當年玄武門政變的時候,面對著那麼兇險的境況,他也不曾慌張,要知道那一年他也才二十五歲。
“每臨大事有靜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