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科幻靈異>枕刀黃粱記> 第二十九章謹慎能捕千秋蟬,小心駛得萬年船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十九章謹慎能捕千秋蟬,小心駛得萬年船 (1 / 2)

老天爺是最公平的,當然你得看在什麼時候。

穩坐著長安龍椅的皇帝急不可耐,針氈在洛陽龍椅上的皇帝氣定神閒。

公平的老天爺給長安那位安排了個楊國忠,給洛陽那位送去個田乾真。

“不知道這位田乾真是何方神聖?”除了惋惜大唐帝國丟失了最佳的反攻時機外,張巡別無他法,只能多聽多問,希望在睢陽城少栽點跟頭。

“田乾真這人吧,文武雙全,有個小名叫阿浩,是安祿山叛軍中有名的驍將,很受安祿山的器重,此人在安祿山心中的信任值甚至可以排武將第一,比起同樣受信任卻要時常挨鞭子的文臣嚴莊,田乾真就幸運的多了,他就從來沒有捱過安祿山的鞭子,更是時不時的會得到不少封賞,所以他也很有信心能規勸的動安祿山。你要知道,那個時候的安祿山,除了倍受寵愛的段夫人和小兒子安慶恩,就連以前一直寵愛的嫡親二子安慶緒都不受待見。

田乾真賭了一把,他賭對了,而楊國忠也賭了一把,很不幸,他賭輸了,賭輸的代價就是潼關被破,長安淪陷,皇帝出逃,百姓遭殃。”

墨升繼續娓娓道來,語氣除了帶點調侃諷刺,大唐的局勢木已成舟,他的神通還沒修煉到可以撥亂反正扭轉乾坤,時光倒流改變歷史,至少他是沒聽說過有人能練成過如此神通。

“墨先生,我有一個疑問,雖然叛軍內部因為田乾真的勸言重新凝固了士氣,可畢竟哥舒翰將軍守備潼關已過半載,六個月的時日,就我這樣的蠢才也能打磨出幾分成色吧,哥舒翰可是聲名顯赫的大將軍啊,說難聽,幾十萬人不是幾十萬蠢豬,怎麼可能被人如此輕易就滅殺了,潼關地勢易守難攻,派弓手輪替堅守城頭,光是耗也能把他們耗死了吧?”

在雍丘城頭堅守了幾個月的張巡對於防守戰似乎很有心得,他是實在想不通潼關最後的戰果會是幾十萬的唐軍大敗。

“張大人,請問您最巔峰時,帳下軍馬合計多少?”

墨升不回答張巡對於潼關戰況的疑惑,問了張巡一句貌似無關的問題。

“真源轄兵一千餘眾,雍丘合併最多是四千兩百六十五,如果算上當時雍丘城內所有參與抵禦工事的吏民工匠,最多時可達九千餘。”

張巡雖然不解,卻也認真回答了墨升的問話。

“奧,那就講得通了,不是鄙人小覷張大人您,千人之戰與萬人之戰根本不是一個量級,如果您僅僅覺得那只是參戰人數的倍數增加,可就有些草率了。萬人之戰,那才是鑑別一個統領到底是否高明的照妖鏡!有一句鄉野粗話,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不知道張大人您聽過麼?”

“這話也是聽過的,但哥舒翰畢竟是個老將啊,他鎮守邊關多少年,手下戰陣不乏數萬十幾萬的交鋒,西域那邊的輝煌戰果總不至於都是水分吧?”

張巡提出了自己的疑惑。

“當然不是,哥舒翰其人是很有謀略的,畢竟是軍神王忠嗣教出來的學生,他打得突厥人哭爹喊娘自然更不是僥倖。您要明白一個道理,任何事情,造成最終結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失敗是這樣,成功也是。叛軍為了攻破潼關,前期也是做了海量的部署,光白白送死的人就有七千多!這七千多條枉死的人命只為了達到一個目的,那就是讓長安城那位心急!”

“奧,這是什麼道理?怎麼會有主將願意自己計程車兵白白送死?”

張巡是個心懷天下的人,心懷天下之人往往看重每一條人命,不論是叛軍還是唐軍,都是爹生娘養,都有妻兒牽掛,他是斷斷不會將自己人白白送到“死”那個地步。

安祿山不是張巡,他手下的人也沒有幾個是張巡,負責潼關戰況的安慶緒崔乾祐田乾真等人,非常準確的揣摩出了潼關守軍的心思,找出了他們的破綻,能夠擊潰潼關二十多萬人的從來就不是他們,死穴就是長安城那位至高無上的存在。大廈得靠自己倒。叛軍他們很清楚自己的實力,造反到現在,二十多萬人雖然已經擴充到了號稱有四十多萬,但真正的精銳還是老底子的那十幾萬人。新皇帝為了江山永固,必須要滅掉舊皇帝,但一口吃不成個胖子,安祿山那三百多斤的肥膘是幾十年一口一口才養出來的,他明白徐徐善進這個道理。

從紮根洛陽的那天起,安祿山他們就制定好了後續的全盤策略。他將叛軍兵分四路,一支負責打通洛陽連線范陽老家,對手是顏杲卿郭子儀李光弼等人;一支以洛陽為中心去掃蕩四方,蠶食擴充影響,對手就是張巡他們這樣的地方武裝;一支留在洛陽保護自己,最重要的也是最強悍的一支,交給了兒子安慶緒崔乾佑,讓他儘快攻破潼關。

潼關是天險,叛軍能打的就十萬人,而且對手是聲名遠播的哥舒翰,強攻肯定不行,只能用計。所謂奇謀,攻心為上,一攻皇帝心,二攻奸臣心,三攻守將心。制定好了作戰計劃後,崔乾祐便立即派人實施,實施的第一步就是拿人命去填坑,那個讓大唐明明白白往裡跳的坑。

雙方在潼關的博弈正式開始。

自從哥舒翰到了潼關後,他都是謹慎行事,高仙芝封常清的枉死時刻提醒著他,雖然叛軍總有些小偷小摸的騷擾,哥舒翰都是量力而行,從不貪圖冒進。賊兵也不知是不濟還是放水,幾場小規模對抗下來,賊人就折了五千多,在加上那些提不上臺面的小場次,叛軍已經摺進去了六七千人。就是這六七千人,讓很多人坐不住了,攻心的人命開始慢慢發揮作用。

下棋的哥舒翰確實算個高手,那些誘敵的人命招數被他看破,雖然唐軍看似佔據上風,但他還是堅定的認為潼關宜在守險,不利大軍出戰。他給皇帝的表書裡也寫著“安祿山為逆,不得人心,宜持重相持,不出數月,賊勢瓦解,一鼓可擒!”皇帝看了表書,也頗以為然。

可這份“以為然”的信任隨著時間的流逝變得越來越單薄,楊國忠等人日進讒言,但說哥舒翰逗留不前,坐失戰機。因為據探子回報,那些叛賊在潼關的交鋒中已經摺了六七千人馬,但哥舒將軍還是一口一個堅守不出,堅守著潼關不打蠻子,殺起自己預埋下的杜乾運倒是雷厲風行,到底所圖幾何,誰人能知!

皇帝被這風吹得又搖擺不定,那顆本身就是天下第一的猜疑心越來越按捺不住。於是皇帝心有計劃,他派出一批內衛高手喬裝趕赴潼關,秘密查探潼關的情況。探子返報,叛將崔乾祐守備在陝郡的兵力真的不過四千多人,而且盡皆羸弱無備,他們那些人在陝郡各處打探,也沒看到有大軍守備的跡象。

聽了密探們的奏報,皇帝這下眉頭皺的更深了,這個哥舒翰莫不是真要做第二個安祿山?

他獨處了很久,心裡謀劃著,最終,狹長的眼角中閃爍出殺意。皇帝大手一揮,下命令傳哥舒翰進宮面聖。

哥舒翰雖然人沒去,但是去了一份表書,表書奏道:安祿山用兵已久,豈肯無備?臣料他必是以羸師誘我,我若出兵,正中賊計。況賊遠來,利在速戰,官軍據險,利在堅守,何必遽求速效?現在諸道徵兵,尚多未集,不如稍安毋躁,待賊內變,再行出兵。”言辭懇切有理有據的奏章到達了朝廷,皇帝看了第三次覺得有些道理,正巧這個時候郭子儀、李光弼也聯名奏陳,奏請:自率部軍,北取范陽,搗賊巢穴,潼關大軍,但應固守,不宜輕出。

皇帝迭覽兩疏,當下更是意存猶豫。

要不說楊國忠能當宰相,頭腦總是格外的好用,他知道了這兩份奏報的內容後,明白皇帝在雙方的拉扯鬥法中舉棋不定,於是眼珠子一轉計上心來,他給皇帝再次進言: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