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命博天下,史思明還是願意賭的。
所以前段時間安祿山聽聞顏杲卿於常山反叛,動靜搞得很大,星夜傳喚他前去鎮壓的時候,史思明其實是很高興的。常山地處河北諸郡的咽喉位置,戰略地位非常重要,實際控制住了常山,就相當於控制住了後方六七個郡縣。此次平叛,無異於是天賜良機,老天爺特意要將常山這塊羔羊送到自己懷中,所以史思明打常山格外的賣力,攻下來後更是大肆屠殺,希望震懾其餘郡縣,臨走時,特意留下自己的堂弟史思義,他心裡謀劃,自家人到底還是更能靠得住些,常山這塊地盤,以後可只能姓史,不能姓安。
可人算不如天算,旗開得勝的史思明原本準備順道拿下諸郡,卻不想在饒陽被絆住了腳,一時之間抽不開身,就這麼個陰差陽錯,常山就被李光弼偷了桃子。李光弼他可是知道的,手上有硬貨,所以史思明這才火急火燎的,扔下饒陽城,帶著人馬星夜趕往常山郡,心裡祈禱著那個堂弟能堅持幾日,到時候內外夾攻,看你李光弼還有何翻天覆地之能。
如果正在噴火趕路的史思明知道自己最信任的兄弟賣了自己,一口老血不知道會不會噴出幾丈遠。
不等李光弼真的嚴刑逼供,貪生怕死的史思義就全招了:
“您的軍隊遠道而來,士馬疲憊,猝遇叛軍,恐抵擋不住。不如帥軍入城,早為備禦,先看情況,然後出兵。叛軍胡騎雖然精銳,但難以長久堅持,戰況不利之時,氣沮心離,那時再設法謀取。史思明現在饒陽,離此地不過兩百里,我昨晚已送羽書,其先鋒明天早上約摸就可到,其後必是大軍,您一定要留意。”
李光弼聽後很高興,隨即親自為史思義鬆綁,這可是大恩人吶,接著李光弼派人將史思義帶下去,先看管起來,不可傷了性命,最後率大軍入城。心急如焚的史思明果然如約而至,次日清晨,先鋒軍隊已到常山,史思明領大軍隨後跟進,共二萬餘騎兵,直抵常山城下。
反觀李光弼這邊,他們得了史思義的內信,依計而行,按軍入守以逸待勞,就是守城不出。後面李光弼命步兵五千從東門出戰,叛軍守門不退,李光弼遂命五百弩手於城上齊發射擊,萬箭齊發之下叛軍吃不住疼這才退卻。然後他又出弩手千人分為四隊,連續齊射,叛軍不能抵擋,收兵於道北。李光弼再出兵五千為槍城陣於道南,夾呼沱河而陣,叛軍用騎兵來搏戰,李光弼命兵射之,敵騎兵中箭者大半,然後退去,等待步兵繼續進攻。正巧此時有一些熱血村人來密告,說叛軍有五千之眾從饒陽來援,晝夜兼行,現已到九門南逢壁,正在休整。李光弼知道機不可失時不再來,當即遣步騎各二千,前去偷襲,到了逢壁,那五千叛軍正在休整做飯,唐軍出其不意,縱兵襲擊。可憐長途行軍一百七八十里的叛軍,剛脫了盔甲,飯還沒吃上,就從半死不活變成了死的通透,五千叛軍就這樣被全殲了。史思明聽說援兵也被殲,知道大勢已去,當即退入九門。此時常山郡九個縣中,七個又歸附唐軍,只剩下九門與藁城為叛軍所佔領。李光弼於是派遣裨將張奉璋領兵五百滅了石邑,其餘各縣派三百人守衛。
吃了敗仗的史思明大為惱火,他這一次不僅丟了常山,更是折了上萬精銳,這下子可不好向安祿山交代,更沒辦法向自己交代。李光弼與史思明,這兩個人彼此之間早有耳聞。安祿山造反前,身邊的謀士高邈就曾分析過當時大唐朝堂所有將軍文臣,而且同為王忠嗣的下屬,郭子儀李光弼二人雖然職位不高,但還是有真本事的,可當時的安祿山對這二人並不看重。那個自視甚高的大燕皇帝認為郭子儀武舉出身,而且比自己還大了六歲,混了大半輩子還是半桶水,不足為懼。李光弼呢雖然很受王忠嗣器重,可打得那些仗都是些小場面,高邈提議讓他用一個左司馬的官位來收買李光弼,就這安祿山還不肯,總感覺虧得慌,在他看來史思明就完全可以對抗李光弼啊,這位多年好友戰陣的本領可不輸當世任何一人。史思明就是他心目中的“當世第一將”。只是今時今日,常山大敗的史思明不知道會不會讓安祿山後悔,後悔沒聽高邈的勸。
之後的史思明咽不下這口氣,便跟李光弼撕咬上了,圍繞著常山,饒陽,九門幾個地方,兩方你來我往,你攻我守,不亦樂乎。兩軍就這樣相持了四十餘天,史思明斷絕了常山的糧道,城中開始缺糧草,馬無飼料不能出戰。李光弼於是派五百輛車到石邑去取草料,押車士卒盡皆披厚甲重胄,以弩手千人護衛,結成方陣龜速而行,叛軍如狼一般緊隨其後,可是苦於對方戰陣牢固,想奪而不能奪,跟著白白跑了幾十里路。
叛將蔡希德這邊率兵攻石邑,張奉璋也是有驚無險擊退之。此時的郭子儀已經從朔方增選精兵進軍代州,李光弼得了訊息,於是派出手下的一品斥候,攜著親筆書信,面見求救於郭子儀,郭子儀當即決定率兵自井陘出,相助李光弼。
四月九日,郭子儀大軍到了常山,郭李兩軍匯合之後,蕃漢步騎共計十餘萬,這可不是封常清在洛陽城拼湊起來的那些烏合之眾,這都是戰場上趟出來的老手。四月十一日,士氣大增的郭子儀李光弼率軍與叛軍大將史思明戰於九門城南,史思明如預料之中的大敗,唐軍中郎將渾瑊更是射殺了叛將李立節。史思明蔡希德被打得灰頭土臉,抱頭鼠竄,史思明帶著殘兵逃奔趙郡,蔡希德逃奔鉅鹿,史思明又覺得不安全,更從趙郡逃到了博陵。當時的博陵郡已歸順大唐朝廷,史思明打不過虎,卻能咬的死兔,走投無路的他狗急跳牆,殺了當地郡官,佔了城池苟延殘喘。
當時河北之民苦於叛軍殘暴,各自為營,屯結拒敵,多者二萬人,少者千餘人。等到郭子儀李光弼大軍趕到,紛紛起義響應。一時之間,河北全境,遍地開花,聲勢極為浩大。等到了四月十七日,郭子儀李光弼大軍攻克趙郡,唐軍殺掉安祿山所署的太守郭獻璆。李光弼進圍博陵,史思明龜縮不出,採用王八戰術,李光弼攻打了十日還是拿不下,只好先領兵回到了恆陽,史思明這才得以喘息,儲存下一條性命。
“哎,真是可惜,如果能在博陵郡一舉拿下史思明,無異於斬斷了安祿山最強之臂膀,我若當時在場,定要力勸李光弼將軍,一鼓作氣,將那些亂臣賊子一網打盡,杜絕後患。樹德務滋除惡務本,自然不會有後面的養虎遺患。”
張巡聽完李光弼史思明常山之戰的經過,聽聞史思明躲過一劫,很是痛心喪失瞭如此除賊良機。墨升不這麼認為,比起治理百姓,他可能不如張巡,但要論奪地守城,他可一點都不需要謙虛。墨家最了不起的本領之一就是守城,他們族內也分析過當時博陵郡的情況,綜合各方面因素,李光弼雖然撤兵有點過早,但整體策略還是正確的,圍繞常山郡的這之戰線過長,軍士已經開始有了疲態,後備糧草也開始不濟,而且安祿山隨時可能派大軍來救。攻城不比兩軍對戰,城高一尺便難一分,李光弼也是凡人,不可能很快拿下城池,他也不能犧牲那麼多的戰鬥力,現在軍隊的兵,可是一個也少不得,死一個得心疼好久,所以權衡之下,李光弼只能先回常山,彙報朝堂,從長計議。封常清的例子就在眼前,自己這些人可不能記吃不記打!
郭子儀、李光弼收兵還歸常山,史思明還不甘心,收羅散卒緊跟其後,像個狼一樣,時刻準備咬幾口。郭子儀將計就計,乘那些狼狗疲倦之時突然轉頭虎撲,一個回馬槍再大敗叛軍於沙河。
蔡希德歷盡千辛終於逃回了洛陽,安祿山大怒,他拿著鞭子抽了這位喪家犬好久,只能咬著牙再派出步騎二萬人增援史思明,覺得不妥當,又派遣部將牛廷玠從老家范陽發兵萬餘相助史思明,總共五萬餘人,而同羅與曳落河之兵就各佔五中之一,安祿山親自寫了密令,咒罵史思明,說他如再有敗績,提頭來見。
之後的日子郭子儀到恆陽,史思明也率兵到恆陽,像個跟屁蟲吊靴鬼,郭子儀於是命人挖深溝築高壘以阻擊敵兵,叛軍來攻則守,退則追擊,你打我就躲,你回家我又追你,並多次乘夜色派兵偷襲其營,使叛軍不得休息。相持數日後,郭子儀與李光弼已知叛軍身心俱疲,可以大軍出戰了。
五月二十九日這天,郭李二將親率大軍與叛軍決戰於嘉山,一戰大敗敵軍,光殺敵就有四萬餘人,俘虜千餘人。史思明更是丟盔卸甲,膽顫心驚之下墜下戰馬,露髻跣足倉皇而逃,又竄回了博陵城,李光弼再次率兵圍博陵城,大唐軍聲大振,於是河北十餘郡紛紛響應,殺叛軍守將而歸順朝廷。叛軍范陽歸路被斷,往來者皆輕騎偷偷而過,有運氣不好的就被守備的大唐官軍捕獲,這下,老家還在范陽的叛軍將領士卒都是人心動搖,剛剛還沒做幾個月皇帝的安祿山更是焦頭爛額,急火攻心,毒瘡發作,眼睛時好時壞,這更加重了安祿山的暴虐,每有不順心,他便將身邊人鞭打得死去活來,人人慄慄危懼怛然失色。
郭子儀李光弼讓洛陽的皇帝安祿山寢食難安,也讓長安的皇帝李隆基喜出望外。窮則思變的安祿山無時無刻不在思考著如何扭轉局勢,居安不思危的李隆基則是無時無刻想著如何作死自己。
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