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科幻靈異>枕刀黃粱記> 第二十四章種麻得麻,種豆得豆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十四章種麻得麻,種豆得豆 (1 / 2)

冬日的風雪刺骨的疼,二夫人蹣跚的走在路上,搖搖晃晃,漸行漸遠。

此刻身處茅屋的張巡雖然凍得偶爾哆嗦,卻還在咬牙堅持著,他不恥下問,繼續向墨升請教安祿山叛軍之後的戰況。當然更是不知道會有人冒著嚴寒冷風,來給自己送禦寒衣物。

“墨先生,我有一問,那河北諸郡被叛軍攻破後,史思明為何不立刻率軍回到洛陽,安祿山難道不想早日攻下潼關麼,先生前面不是說過,安祿山已經決定親自率軍去往潼關,只是被顏杲卿羈絆住了手腳,這才不得不班師回到洛陽,按說常山之患已解,第一要務還是攻克潼關城啊?為何要隔六個多月才重新攻打潼關。我雖也不善用兵,可也知道兵貴神速的道理,安祿山那般人物,豈能不如我?”

墨升也不著急,他知道張巡一直堅守雍丘,訊息不便,很多戰事情報都是發生了幾個月後才能知道,只好慢慢的給張巡解釋起來。

“非是不想,而是不能。安祿山那賊子做夢都想立刻拿下潼關,緊跟著好進擊長安,他也知道夜長夢多的道理,只是他雖然令史思明等人暫時解了常山之亂,但卻沒想到半路冒出了個饒陽城。”

“饒陽?那是座小城啊,據我所知,比起常山郡還不如,怎麼可能會牽引住史思明幾萬叛軍?”

“饒陽確實是座小城,論城池大小是比不上常山的,可是饒陽因為特殊的地理位置,再加上饒陽的太守盧全誠此人很會用兵,多年來同樣是未雨綢繆,小小一座饒陽城因此竟然猶如一根釘子,被史思明數萬人圍攻了二十九天還不能破,牢牢地紮在河北大地上!其實話說回來,不是顏杲卿不高明,更多的是盧全誠比顏杲卿幸運得太多,雖然面對的同樣都是史思明大軍,可盧全誠先有河間司法李奐領兵七千來援,後有景城長史李瑋遣其子李祀率兵八千也來相幫,雖然都被史思明戰敗了,但這無疑提升著饒陽守城軍士的勢氣和決心,也牽制住了史思明部分軍力,使其不能如攻常山一般全力以赴,還得時刻提防著後背有人狠捅一槍。除了這幾個郡縣的出兵相助,之後更是有朝廷精銳大軍回應,顏常山若果有如此助力,勝敗就當另言了,可嘆可嘆!”

張巡依然在虛心請教,時不時的詢問幾句,當他聽到饒陽軍民頑強抗拒叛軍之時,大唐朝廷也下定決心要與安祿山在洛陽決戰,玄宗皇帝認為收復東都無論在政治上,還是在戰局上都意義重大,更關鍵的是自己的天家顏面快掛不住了。為儘快收復東京洛陽,他下令圍攻雲中郡的郭子儀撤軍,回到朔方老家,重新整合更多的人馬,率領朔方軍向河北發起全力進攻,爭取早日吃掉史思明的人馬。之後又在郭子儀的舉薦下,皇帝將一位聲名不顯的將領任命為河東節度使,由其率領蕃漢兵步騎一萬多人、太原弓箭手三千多人,出兵井陘關,平定河北,然後進取洛陽。不曾想此人領命趕到變做煉獄的常山時,竟能不戰而復得常山郡,那時還在圍攻饒陽的史思明聞訊之後,也是大吃一驚,他迅速從饒陽郡退兵,對常山郡重新發動了進攻。

“朝廷派出的這位將領乃是何人?竟能讓不可一世的史思明吃了如此大虧!”

“此人姓李,名光弼!”

“李光弼?李光弼?國姓,莫非是哪個親王,或者皇家後裔?”

“都不是,此人是個番將。據說出身營州柳城李氏,契丹族。其父是契丹王李楷洛,武周時自契丹來降,累官至朔方節度副使,封薊國公,李楷洛以驍勇善戰出名,當時號稱契丹第一高手,後來在反擊突厥的戰爭中暴卒,獲贈營州都督,諡號“忠烈”。李光弼是這位左羽林大將軍的第四子。此子自幼便為人沉穩嚴毅,擅長騎射,喜讀《漢書》,雖然家世深厚卻並沒有紈絝窮奢之氣,更不願虛度年華。後來他依靠祖蔭,少年之歲即入軍旅,上面讓他擔任左衛親府左郎將,本來只是個安撫的清閒差事,卻不想他雖然家風好武,可治軍極嚴,兼有謀略。天寶五載,當時還是如日中天的朔方節度使軍神王忠嗣調任河西、隴右節度使,他慧眼如炬,對手下這個年輕幹練有勇有謀的將門之後很是喜歡,不因為他的番邦出身而輕視之,教授了其很多兵法韜略,之後更是力排眾議提升李光弼為兵馬使,並充任赤水軍使。王忠嗣非常器重他,即使是宿將子侄所受的禮遇,也不能與之相比。王忠嗣曾說過,他日得我兵者,光弼也。不久後,李光弼襲封父爵薊郡公。後因擊敗吐蕃、吐谷渾的功勞,進號雲麾將軍。之後的天寶八載,經當時的朔方節度使安思順上表,就是現在造反的安祿山非血緣的堂兄弟,唐玄宗任命李光弼為朔方節度副使,知留後事,也就是實際上的朔方節度使。安思順此人眼光毒辣,他中意李光弼的才幹,想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他,李光弼聞訊後,也不知是嫌棄還是被嚇到,竟然託病辭官跑了。當時任隴右節度使的哥舒翰聽聞此事後,一來覺得可惜瞭如此年輕才俊,二來也是有心揭安思順的短,於是哥舒翰便奏請玄宗皇帝,將李光弼召回京師長安。之後在為父守喪時,李光弼嚴遵禮法,皇帝也喜其德行,讓其出任左清道率兼安北都護。直到現今,安祿山造反,李光弼才由郭子儀推薦,重新做起了領兵打仗的真將軍。想來,一代軍神王忠嗣看中的接班人,定是人中龍鳳,這不,剛一出場,就如你所言,確實讓威名赫赫的史思明吃了個大虧!”

“原來是軍神王忠嗣將軍看中的後輩,想來定是勝過我等千百倍,剛一出師,就大獲全勝,果然不愧是名門之後,很有大將之風!”

墨升微微一笑,頗有點不置可否的意思,繼續說道:

“其實李光弼能取常山,跟他自己沒多大關係!”

“哦?這是何故?”

張巡被這句話引得莫名其妙,剛才還說此人如何了得,這又峰迴路轉,說他對重奪常山無關緊要,豈不是前後矛盾。墨升也沒有讓張巡疑惑多久,頓了一下繼續講述道:

“其實當時李光弼領兵出井陘關,至常山郡,距離常山第一次城破顏杲卿被俘也不過二十餘日。二月三日,李光弼大軍剛到常山,常山郡內有三千多團練兵,聞說朝廷大軍要來,骨子裡的不屈讓他們殺掉留守叛軍,綁了首將史思義出城降了唐軍。就這樣,李光弼得以兵不血刃奪回常山。想來一是民心還是向唐,顏杲卿忠義尚存,二來也是懷恨叛軍的暴行,太宗昔日曾有言,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被逼到絕境的常山吏民,想必也是血脈賁張,憑心而為。顏杲卿用自己的血和命,給常山人心裡種下了一顆復仇和堅毅的種子,日子不長,那種子就發芽了。顏杲卿在天有靈,多少能有些安慰。”

墨升的解釋讓張巡瞭然,他黯然神傷了一會顏杲卿的慘烈,之後,墨升繼續講述下去。

當時史思明拿下常山後,燒殺搶掠一番,將一片狼藉的常山郡交給了堂弟史思義,認為常山人應該被殺怕了,他囑咐史思義細心看守城池,不可再出紕漏。不想史思明前腳剛走,李光弼後腳就殺到了,可憐了史思義短短時光,屁股還沒暖熱就被手下人給綁了,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只能做了敗軍之將,任人宰割。

趕到常山城門口的李光弼騎在馬上,看著跪伏在地的史思義說道:

“你罪本當死,但你久經戰陣,也是身不由己,你看我這些軍馬,能否擊敗那史思明。現在我憐惜你的才能,請你為我謀劃一番,如果你的計謀可取,當不殺你。何如?”

史思義本來就是個貪生怕死之人,史思明用他駐守常山,也是大有深意。史思明此人,素有野心,其野心之巨,絲毫不遜於安祿山。安祿山謀反,他作為實際上的第一統帥,掌握著叛軍大半兵權,放眼天下,他已是鮮有敵手,此刻願意依附在安祿山之下,無非是存了借雞生蛋之謀。前面有安祿山為馬首,史思明自己出些力氣,如果真的成事,他做劉邦,再讓安祿山做項羽;如果不成事,被大唐鎮壓,也可以託辭被安祿山脅迫,花些銀錢疏通疏通,興許還能保得一條命,所以比起明面上的安祿山,隱在暗處的史思明更可怕。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