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雷將軍自己也舉著盾牌格擋,但是箭矢太多,終於在一輪強大的打擊下,木盾炸裂,失去了最後的保護。敵箭如毒蛇吐信,一瞬間,箭雨灑落,被盔甲格擋住不少,但竟然還是有六隻箭矢射中了雷將軍。底下軍士一看雷將軍中箭,一時間如遭雷擊,竟然忘了上前保護,就那麼瞪著眼看著眼前這個鐵塔將軍,被敵箭射中。
此刻的雷將軍應是必死無疑了!
可是沒曾想,中箭的雷將軍暴喝一聲,竟然不顧身上中箭,一躍而起,跳上城垛,拔出腰間佩劍,揮舞成圈,格擋箭矢。
雷將軍的舉動不僅震驚了部下士兵,更是駭住了對面的敵軍,數萬人眼睜睜看著對面那個中箭的將軍,金光閃閃的鎧甲上直挺挺插著六根箭矢,可是這個人非但沒有倒下,竟然拔劍跳上城頭,揮劍格擋如雨的箭矢,這哪裡是個人,分明是個神威浩蕩的天將!沒有人敢跟天鬥,就算是那些野蠻兇狠的胡兵,他們也不敢!
中箭不倒的雷將軍震懾住了整個戰場,數萬人對攻的戰場上,一時間鴉雀無聲,幾萬雙眼睛都盯著那個挺拔屹立的身影,一臉的不可思議。
最先做出反應的還是雷將軍,他看到對面的攻擊被自己鎮住,高舉手中青鋼道劍向前一指,大喝一聲:
“放!”
守城的軍士被這一聲雷霆霹靂驚醒,一個個爬起身子,使出畢生的力氣,拉開弓弦,向著對面射去。
進攻的令狐潮一方還在被雷萬春的天人下凡震懾著,對面破空而來的箭矢已經射到了自己面前,頓時間慘呼連連,番兵四散奔逃,陣型大亂,死傷無數。令狐潮此刻已是六神無主,只知道木然的被手下人保護著回撤,腦海裡那個站在城頭的金甲將軍,還在威風凜凜,斬殺著他的魂魄。
戰鬥被一面倒的推翻了,令狐潮已經開始懷疑,自己當初的叛變,是不是真的正確,天道究竟是在哪邊?南霽雲戰力滔天,雷萬春六箭無恙,張巡詭計多端似妖邪,手下士兵更是悍不畏死,自己現下的遭遇,豈是一個“難”字能寫盡!
雷將軍當然沒有死,甚至都不算受傷。
胡兵的箭矢力度有多大,守城士兵深有體會,不幸遇難的那些同伴,大多都是箭鏃入骨,有的護甲遺漏之處甚至形成了貫穿傷,可是雷將軍的身體竟然比那盾牌盔甲還硬,射中身體的那些箭矢,別說透體而過了,甚至箭頭都沒扎進肉裡多少,醫師們本來還在惶恐的預估傷勢,做了最壞的打算,可是等開啟了衣甲,看著那些稍稍入肉的箭頭,軍醫們目瞪口呆,研究了半天也是茫然,最後只能總結又說是老天保佑,神靈庇護。
雷萬春中箭不比張巡,他是在萬千箭雨中趟過的,光紮在身上的箭就有六枚之多,更別說那些被盔甲抵擋住的箭矢。盔甲上的圓護已經被射成扁平,甲片很多已經斷裂,一件明晃晃的盔甲此時已經破損不堪,六隻箭矢也是洞穿了防護,漏網而入,很難想象那種無差別的打擊,該是何樣的恐怖,雷將軍這都沒事,除了那虛無縹緲的神仙顯靈,怕是再無道理可講了!
同樣的血肉之軀,竟然如此迥異,全軍上下,紛紛將這一壯舉傳為神蹟,看著那個簡單包紮後又生龍活虎的雷將軍,所有人都在傳頌,雷將軍真乃仙人下凡,雷神轉世!自此,雷將軍在他們的心裡,已經不只是一名將軍了,
而是一名仙人!天上那些高來高去飄渺無蹤的神仙他們是沒見過的,眼前這個刀槍不入的將軍可是自己親眼目睹,跟隨此等仙人羅漢,就是跟隨天道正途!
至於雷仙師能掐會算借風行雨的本領,他們底層軍士自是不得而知,身處階層不同,所見所聞自也不同。
回神再說睢陽城,殿中眾人聽了雷將軍的斷言,重新開始討論起來。
“依我之見,尹子奇前日遭逢大敗,必是憤懣,加之此時降雨持久,敵軍必定會上下揣摩,深思熟慮,商議如何破我城防。多謀之下,必有重招,我們不可不防!”
說話的是位一身黑甲的軍官,此人裝束奇特,穿的並不是明光金鎧,也不是山文銀甲,而是一件古舊的黑色兩當鎧,這種秦漢時期的古老甲冑早已被時代淘汰,不曾想還有人穿著。
看著這位出聲的黑甲將軍,大家都紛紛收聲抬頭,看向了這位來歷非凡的隱士。此人來歷神秘,今年年後正月初四,孤身前來睢陽城向太守許遠毛遂自薦,底下人覺得此人裝束奇特,言語氣度頗為不凡,便彙報許太守,許遠聽聞後給予接見。見面後此人先拿出一枚造型古樸的墨玉,墨玉上刻了個篆書的“墨”字,之後才自報家門,原來竟是那傳說中的墨門子弟。
墨門,一個好古老好熟悉,好陌生又好神秘的組織。
在先秦時代墨學和儒學同稱兩大顯學,可惜在秦以後墨家逐漸寢寂了。墨翟的弟子們為了傳承發揚,成立了一個類似宗門的組織,這個組織叫做墨者行會,墨家學說的興盛與其墨者行會有著密切的關係。墨家是先秦時代少有的具備嚴密組織和鮮明宗旨的學派。墨家學派有著周密的階層架構,嚴格的行為紀律,其首領被尊為“鉅子”,下代鉅子由上代鉅子選拔賢者擔任,代代相傳。墨門子弟必須聽命於鉅子,為實施墨家主張,捨身行道,被派往各國做官的門徒也必須推行墨家的政治主張,行不通時寧可辭職也不可違逆。做官的墨者要向團體捐獻俸祿,做到“有財相分”。首領更要以身作則,實行“墨者之法”。墨家聚徒講學,身體力行,成為儒家的主要反對派。
墨家學派宗旨是“為義”,儒家聖人孟子說“利天下”。《莊子天下篇》說“備世之急”,各有各的道理,理念互不相同。墨家與其他學派的鬆散關係大不一樣,正是因為有嚴密的組織,才使墨家生出很強的戰鬥力。墨子率領其門徒奔走各國,積極實現他們的主張理想,身體力行的墨家人憑著理想和信念,披荊斬棘,在那個時代留下了燦爛的篇章。
只是原本生機勃勃的墨家,在墨子離世後大秦一統前已經日漸衰敗,原本的三墨竟然再分為二,一支注重認識論、邏輯學、幾何學、光學、靜力學等學科研究,是謂“墨家後學”,另一支則轉化為秦漢社會的遊俠智者,繼續發揚墨家先祖“非攻“”的思想。前者對前期墨家的社會倫理主張多有繼承,在認識論、邏輯學方面成就頗豐,因此多是隱世不出,潛心學海;而後者則出發實際,親自深入百姓鋤強扶弱,遇到戰爭也多勸阻平息。只是後來的墨家已經不值一提,人微言輕,當政者不太拿他們當回事,所以墨家更加分工明顯,做學問的一門心思埋頭啃書,做遊俠的一身赤膽路見不平揮灑江湖。
到了漢時情況更是江河日下,漢武大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墨家學派已是鮮有門人在外走動,整個宗門已經處於半隱門狀態。直到如今,墨家蹤跡更是鮮有聽聞,雖然世間頌揚其傳承久遠,聲名偌大,但百十年卻很少聽聞再有墨家弟子現世,傳承已斷猶未可知。
現下突然有人自稱墨門子弟,許遠還是頗為拿不準主意。好在數日之後,張巡就會來到睢陽,於是他決定先將此人好生安頓,待張巡來後,再做計較。之後隨著睢陽城戰事的發展,許遠每每回想起來過往,心裡還是暗暗佩服,既服墨門確實高明,更服張巡胸懷寬廣!
志在天下者豈會不容天下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