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們要收購置地51%股權,預計需要花費的資金在90到100億港幣左右。”唐婉茹拿來一份報表,“我們有那麼多錢嗎?”
“51%的股權就要100億,那如果我們想要全部私有化,是不是要花到300億左右。”雖然蘇辰有想法,但並不意味他就要硬幹。
而且他也沒那麼多錢。
蘇辰看完手裡的報表,笑著道:“即便我們沒那麼多錢,但也要營造我們想要對他們動手的樣子,你同樣安排合格的操盤手,先暗地裡大量吸籌,順便釋放各種利空訊息的節奏,讓置地的股價跟著劇烈波動。”
“好。”唐婉茹從來不會去問那麼多,只要是蘇辰吩咐的,她都嚴格執行,除非是需要她拿主意的時候,才會將她的智慧體現出來。
在十幾個操盤手的操作下,儘管大量吸股,但置地的股價仍在堅挺的緩慢上揚,而中間特意製造的的幾波暴跌,迷惑了市場和怡和集團的高層。
掌管怡和的西門·凱瑟克隱隱約約能感覺到有一隻黑手要對自己不利。
但他一直沒能鎖定自己的敵人,不知道是李黃瓜還是包船王。
因為這兩位就曾經聯手對付過怡和。
而收購的公司名字似乎也是倉促之間組建的,西門·凱瑟克現在其實非常想把手中的咖啡,狠狠地甩在對方臉上。
世界上不是隻有那麼幾個聰明人。
大傢伙也都從這不斷漲跌的情況中看出是有人在吸納置地股份。
不少人也跟著投入進來,比如屢次被人狙擊的劉欒雄,打算渾水摸魚,能吃到多少就吃到多少。
一直都惦記著置地的李黃瓜卻沒有出手,事實上,他還真兩次幹過怡和,當年在收購和記的時候,作為華資對抗英資並取得勝利,那一戰奠基了李黃瓜在香港的地位。
現在突然冒出一家公司在瘋狂吸納置地的股份,他卻不是很看好,因為這家公司都是在二級市場吸納的流通股。
以他對怡和的瞭解,怡和絕對不會坐以待斃。
因為競價收購是一個花錢的活兒,除非好幾個人聯手,要不然個人是很難拿出幾百億的資金。
而且他認真詢問過,幾大家族都沒有參與到這件事情來。
李黃瓜腦袋突然靈光一閃:難道又是盛世的那兩個瘋子?
同時市面上也出現各種對怡和攻擊的文章。
都市早報在經濟板塊寫著:
“眾所周知,在1986年1月,怡和集團宣佈重大重組,由怡和控股、怡和證券、置地三家公司注資組成香港投資者有限公司,置地將剩餘持有的12.5%怡和股權全部注入新公司……
由此可見,怡和集團已開始部署淡出香港,除了將控股公司的註冊地遷往百慕大外,集團又以“加速企業國際化“作幌子,暗地裡將資產向海外轉移,藉以降低香港的投資比重。
說明凱瑟克家族一直都在拼命地在甩賣資產、套現資金往海外轉移,這嚴重損害上市公司小股東們的利益……”
這份報紙一出,一些財經專家也冒出來,紛紛在各家報紙上表示:怡和確實存在資產轉移的跡象。
因為今年的3月,怡和證券向置地購入12.5%怡和股份,使置地持有怡和股權進一步下降至12.5%。
且在大股東置地公司減持前,怡和控股公司釋放一系列利好訊息,使得股價一路上揚。
而在置地公司完成減持後,怡和控股的股價卻開始一路下跌。
這說明怡和系的關聯上市公司之間存在非法獲利,要求港府的證券監理專員介入調查。
西門·凱瑟克臉色變得極為難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