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偉士不是傻子,只是暫時沒弄明白我們的意圖。”蘇辰說道,“等他搞懂我們的意圖,大概已經反應不過來。”
恒生銀行蘇辰並不想要,雖然現在恒生銀行確實是獲得能進入內地經營的許可,但別忘了,他手上同樣也持有金融牌照。
只是為了放一個煙霧彈而已,而他自己則讓紐約的投行,繞過香港人的眼睛,正在瘋狂收購這些面臨破產的銀行。
……
市面上有人大肆在收購這些銀行業,讓不少香港人都以為銀行業危機即將過去。
也以為能夠平穩過渡到97。
很多香港闊佬都在拼命的積攢財富和名聲。
他們如飢似渴般地收集並展示各種勳章、名譽頭銜、博士頭銜等,這足以讓西方的億萬富翁感到羞愧。
例如,老何老闆堅持下屬在任何時候都要稱他為“何博士”。
霍老闆也一定要人家稱他為“霍博士”。
這對於一個從事博彩業的大亨來說並不合適。
儘管何老闆的助手經常在電話裡用英語說“何博士辦公室”,但在電話里人們還會經常聽到廣東人的叫喊聲和他的保鏢說話聲。
造成這種奇葩的原因,是他們產生自我認同危機。
在設法對付不斷變化的政治關係,以期從特殊關照和政府引起的經濟失調中獲取利益。
也許何太太放出那個訊息,也是得到何先生的默許。
以便能夠得到內地的關照。
這些大佬的自我認同危機並不是只體現在名稱敬語上,也不只是體現在對頂層特大辦公室的嗜好上,他們喜歡確確實實的高高在上。
同時,他們也常常皈依某些宗教,比如信奉基督教的有新鴻基地產的郭炳江和郭炳聯、香港恆隆集團的陳啟宗等等無數人。
同樣這些人大都不從事“最興旺”的出口業,因為做出口生意要面對國際競爭,那意味著即使訂單源源而至、生意大有可為,但利潤“普通”。
從牟利角度看,做出口貿易尤其是兼營工廠,賺的是“辛苦錢”,而且比較起來是蠅頭小利,因此避之大吉,是為上策。
他們較有興趣的生意是港口碼頭、電信服務、公用事業、賭博娛樂和物業發展,這些專案的共同特點是有專利或只有少數競爭者。
因此較易組成壟斷聯盟,進而形成“核心現金流”,核心現金流是條金水河,是條能使他們度過好壞時光的金水河,因為它能確保過度發展的商業或企業帝國執行,使之難以坍塌。
所以說,香港是四大家族和幾大洋行的香港。
蘇辰明面上磨刀對準的是香港大酒店,還揚言要收購恒生,讓不少人都在拭目以待,同時也想能夠參與分到一杯羹。
這個訊息讓香港大酒店的大股東嘉道理家族寢食難安,同時還破口大罵梁氏家族背信棄義。
但沒有知道他真正的目標是誰。
持有上市公司的大佬們捂緊自己的口袋,生怕這個野蠻人上門來送溫暖。
在短短不到半個月的時間內,那些宣告倒閉的銀行就已經易主。
蘇辰真正的目標並非是香港大酒店,也不是恒生,而是香港置地。
這家公司不止是他一個人惦記,李黃瓜就一直對這家公司虎視眈眈,總想著從這頭大象身上搞下幾斤肉。
但是置地公司作為香港規模最大的地產集團,它與滙豐的利益糾葛非常多,置地集團的大量信貸都是來源於滙豐銀行,想要動這家公司,就要做好滙豐與其聯手反攻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