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巍巍大唐:開國> 第十九章 天下一統(1)——攻滅梁師都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十九章 天下一統(1)——攻滅梁師都 (1 / 4)

李唐王朝的建國戰爭當中,中原內地,被各個割據勢力所佔據。與此同時,雄據於塞北草原之上的突厥勢力,也在趁機坐大。為了阻撓唐王朝的統一大業,突厥扶持多個反唐政權,壓制新生的李唐王朝。

然而,隨著唐朝的統一戰爭,逐漸取得勝利,薛氏父子(薛舉、薛仁杲)、李軌、劉武周、竇建德、劉黑闥等勢力,相繼覆滅。一直對突厥多番容忍的唐朝,不得不面對一個現實,是時候解決突厥問題了,也該和這個草原霸主一較高下。最終,唐朝以消滅突厥扶持的梁師都,為十年的統一戰爭,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梁師都長期依附於突厥,是威脅唐朝大後方的一顆釘子。所以,若要打敗突厥,先要消滅梁師都,拔掉這顆釘子。因此,攻滅梁師都之戰,成為了唐朝統一戰爭的最後一戰,也是收官之戰。

那麼,梁師都究竟是何許人也?為了消滅梁師都,打贏統一戰爭的最後一戰,唐朝又做了哪些精心籌劃?消滅梁師都後,唐朝又是如何趁熱打鐵,一舉蕩滅突厥,從而真正實現一統天下的宏願?

李唐王朝十年的統一戰爭,始終有一個問題,貫穿於整個唐初統一戰爭,令唐高祖李淵、唐太宗李世民兩代帝王,感覺頭懸利劍。什麼問題呢?那就是突厥勢力的從中作梗。所以,一方面,唐朝要四面出擊,掃滅中原內地的割據政權;另一方面,李唐則要厲兵秣馬,應對來自突厥的挑釁。

自南北朝後期至唐朝初年,突厥一直是草原上的霸主,兵強馬壯,實力雄厚。隋朝建立之後,隋文帝採取強硬的軍事手段,對突厥實施攻擊。最終,突厥在隋王朝優勢兵力的打擊下,元氣大傷,分裂為東、西兩部,並向隋朝稱臣。一時間,中原王朝取得了對草原遊牧民族的空前勝利。

不過,好景不長。隋朝末年,天下大亂,中原陷入混戰,自顧不暇。此時,突厥看到中原大亂,覺得機會來了,重新發展壯大,公開與隋朝決裂。在那段時期,突厥的勢力,幾乎達到了鼎盛狀態,甚至比當初的匈奴、柔然還要強大。根據史書記載,突厥的勢力強大到了何種地步:

隋大業之亂,始畢可汗咄吉嗣立,華人多往依之,契丹、室韋、吐谷渾、高昌皆役屬,竇建德、薛舉、劉武周、梁師都、李軌、王世充等倔起虎視,悉臣尊之。控弦且百萬,戎狄熾強,古未有也。 (《新唐書·突厥列傳》)

突厥強盛之時,不僅周邊的少數民族部落,都是它的臣屬;就連中原內地的一些割據政權,像竇建德、薛舉、劉武周、李軌、王世充等人,也和突厥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絡,甚至有些人還依附於突厥。

然而,隨著唐朝統一戰爭的不斷勝利,李唐逐一掃滅群雄,入主中原,突厥開始愈發不安起來。原因很簡單,突厥不希望看到一個大一統的唐王朝。那樣一來,突厥向中原內地的滲透,便會受到很大的阻礙。

出於維護在中原的既得利益,突厥與唐朝的關係,開始出現了微妙的變化。一方面,突厥不斷派兵南下,入侵唐朝邊境,燒殺擄掠;另一方面,突厥則扶植多個反唐勢力,與唐王朝抗衡,梁師都便是其中之一。因此,梁師都成為了突厥牽制唐朝,壓迫唐朝的一顆棋子,也成為了唐朝開國戰爭中的最後一個敵人。

比起其它割據勢力,梁師都與突厥的關係,最為親密。雖然,隋末唐初的北方群雄,都與突厥,或多或少有著聯絡;但是,它們與突厥的關係,卻遠遠不如梁師都與突厥的關係。關於這個問題,首先有必要介紹一下樑師都其人。

梁師都,夏州朔方(今陝西橫山縣西、靖邊縣東北)人氏。梁氏一族,世代都是朔方郡的當地豪族。梁師都自幼喪父,他是被叔父梁毗撫養長大的。成年之後的梁師都,開始步入仕途,擔任隋朝的鷹揚府郎將。

但是,隋朝末年,天下大亂,農民起義此起彼伏。在這樣的亂世中,梁師都是不可能安安穩穩地當一個普通武將。果然,大業後期,梁師都被罷免官職,返回家鄉朔方郡。回到家鄉後,梁師都四處結交黨徒,聚為盜賊。很明顯,梁師都雖然沒有公開起兵反隋,也在為日後的舉事做準備。

終於,梁師都等待的機會來了。大業十三年(617年)二月初一,梁師都發動兵變,殺死了隋朝朔方郡丞唐世宗,趁機佔據朔方郡,正式起兵反隋。拿下朔方後,梁師都自稱大丞相,並主動與突厥連兵。不久,隋將張世隆率軍前來,梁師都引兵與其交戰,一舉擊敗張世隆所部隋軍。

一個月後,大業十三年(617年)三月,梁師都乘勝出兵,連續攻佔雕陰、弘化、延安等郡,初步打下了一些屬於自己的地盤。於是,梁師都覺得,自己擁有了與隋朝分庭抗禮的實力。同月,梁師都正式稱帝,國號“梁”,於城南舉行祭天儀式,“坎地瘞玉得印,以為瑞”,建元“永隆”。

為什麼說梁師都與突厥的關係,最為緊密呢?主要有兩點原因。第一,梁師都佔據的地盤,大致位於今天陝北至寧夏一帶,與突厥直接接壤,具備地利優勢。第二,梁師都的地盤規模,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唯獨地廣人稀,遠遠不如其它北方割據勢力。所以,梁師都若想站穩腳跟,只有抱住突厥這棵大樹。

對於突厥而言,梁師都佔據的地盤,簡直就是一塊寶藏之地。在突厥人看來,當時,天下的中心,遠在長安。只要攻下長安,便可號令天下。如今,梁師都坐擁陝北高原,主動與突厥聯絡。如此一來,從今往後,突厥出兵南下,就可以一馬平川,直接透過陝北高原,威逼長安。

可以說,梁師都對於突厥的意義,相當於日後“幽雲十六州”,對於遼國的重要性,擁有了一塊戰略要地。因此,突厥非常重視梁師都,對其極力拉攏,給予他與劉武週一樣的待遇。比如,始畢可汗贈與梁師都狼頭大纛,並賜以“大度毗伽可汗”、“解事天子”的稱號。與此同時,劉武周也被突厥賜以“定楊可汗”之號。故而,劉武周、梁師都二人,一東一西,成為了突厥牽制唐朝的兩把彎刀。

得到了突厥的鼎力扶持,梁師都頓時信心暴漲。很快,梁師都引領突厥兵馬,襲取河套以南之地,攻破鹽川郡。於唐朝而言,梁師都的實力不算太強,對付他,唐朝並不害怕。可是,梁師都背後有突厥支援,這讓唐朝難免有些顧慮。所以,唐朝攻打梁師都,看似只對付梁師都一人,實際上則是對付梁師都、突厥兩方勢力,需要慎之又慎。

同時,自從有了突厥的扶持,梁師都感覺腰桿都硬了,不由得有些不知天高地厚。在他看來,自己的實力是不如李唐,但自己有突厥老大罩著,唐朝不敢把自己怎麼樣。因此,梁師都仗著有突厥支援,打起了小算盤,準備趁機大撈一筆,向唐朝發動進攻,再打下一些地盤。

就這樣,唐朝欲滅梁師都,梁師都則要趁機敲唐朝的“竹槓”。雙方互有盤算,劍拔弩張,由此展開了長達數年之久的拉鋸戰。在長期的拉鋸戰中,梁師都屢戰屢敗,消耗了大量的兵力,導致了日後的覆滅、失敗。

唐朝與梁師都的第一次交鋒,發生在李唐剛剛建國不久。這一次,是梁師都主動發起的挑釁。武德元年(618年)七月初四,梁師都率軍進犯靈州。結果,駐守靈州的唐朝驃騎將軍藺興粲,指揮唐朝靈州守軍,固守城池,順勢反擊,擊敗了梁師都的進攻,大獲全勝。梁師都第一次挑釁唐朝,以失敗告終。

進攻靈州失敗,損失了不少兵馬,這對梁師都來說,無疑是個不小的打擊。自從起兵以來,梁師都還沒有遭受過這樣的失敗。連一座靈州城都拿不下,梁師都還有什麼臉面指揮部隊,他自然是不甘心的。

隨後,武德二年(619年)三月初一,經過半年的休整,梁師都捲土重來,第二次率軍進攻靈州。在此期間,李唐與劉武周、宋金剛在河東的戰爭,也在如火如荼地進行。就在梁師都第二次進攻靈州之前,他曾經主動與突厥共同出兵,策應劉武周、宋金剛攻略河東的行動。

武德二年(619年)二月底,始畢可汗親率突厥主力,渡過黃河,直至夏州。夏州正是梁師都的地盤,戰略位置極為重要。夏州的治所,便是赫赫有名的“統萬城”。統萬城位於今天陝西榆林靖邊縣一帶,這裡,曾經是東晉十六國時期胡夏的都城。締造統萬城之人,正是胡夏的開國皇帝,一代亂世雄主——赫連勃勃。

東晉義熙九年(413年),赫連勃勃下令,徵發嶺北十萬胡人、漢人,在朔方水北、黑水之南,營建胡夏都城,命名為“統萬城”。之所以取名“統萬城”,那是因為,赫連勃勃曾經自己說過:“朕方統一天下,君臨萬邦,可以統萬為名。”

為了確保統萬城的工程質量,冷血的赫連勃勃,採用了一種非常殘忍的手段。負責營建統萬城的將作大匠叱幹阿利,非常聰明,卻也極其殘暴。他為了檢測統萬城的城池堅固程度,命人用塵土修築城牆,然後用錐子猛扎城牆。如果錐子可以插進城牆一寸,便立刻殺了修築城牆的工匠,並將其屍體築入城中:

阿利性尤工巧,然殘忍刻暴,乃蒸土築城,錐入一寸,即殺作者而並築之。勃勃以為忠,故委以營繕之任。 (《晉書·赫連勃勃載記》)

由此可見,統萬城堅固到了何種地步!隋朝時,統萬城隸屬於朔方郡管轄。梁師都佔據朔方,自立為帝,即以統萬城作為大本營。所以,始畢可汗此次率軍前來,行至夏州,就是要和梁師都會合。

見突厥老大主動前來,梁師都當然不敢懈怠,主動出兵接應突厥大軍。隨後,始畢可汗派遣五百騎兵,為劉武周助陣,準備慫恿劉武周,讓他從句注出兵,入侵太原。在這個過程中,梁師都搖旗吶喊,充當了突厥人的忠實馬仔。

但是不久,突厥國內發生鉅變。怎麼回事呢?始畢可汗去世,其弟俟利弗設即位,是為“處羅可汗”。由於突厥易主,自然無暇顧及劉武周、梁師都,遂引兵返回草原。劉武周、梁師都夾擊唐朝的計劃,也不了了之。

突厥撤軍不久,梁師都發起了第二次進攻靈州的戰爭。這一次,梁師都鉚足了勁,也要攻下靈州,挽回上次攻打靈州失敗的顏面。沒想到,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梁師都捲土重來,二攻靈州,又被鎮守靈州的唐朝長史楊則,揮兵擊退。第二次進攻靈州,梁師都再次遭遇失敗。

兩次進攻靈州,均以失敗告終,梁師都內心充滿了挫敗感。於是,梁師都決定,改變進攻方向,不打靈州,轉而攻打另一個軍事重鎮——延州。然而,此次進犯延州,梁師都卻碰到了一個難纏的剋星——延州總管段德操。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