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幕們七嘴八舌暢聊的時候。
遊戲研發進度已經達到80%,此時又會再次跳出選擇框。
提示玩家已經進入了作曲階段,讓玩家選擇相應的作曲人。
還是老規矩,刻雨跟苟徹樺因為是自家員工,所以免費。
請外包團隊的話,就需要支付相應的價格。
不過第一款遊戲已經掏空了【頭號大玩家】的所有開支。
因此沒錢請貴的,作曲仍舊由刻雨承擔。
直到進度終於拉到100%的時候,彈出了可以發售上架的提示。
不過在遊戲製作的過程中,會產生許多BUG問題。
需要耗費時間來進行修復。
當然,也可以無視BUG直接上架,不過會帶來一定的負面口碑影響。
刻晉選擇修復了BUG,然後將遊戲的名稱直接命名為【物種起源】
當看到這個名字出現的那一刻。
直播間的彈幕如恍然般,密密麻麻開始滾動。
“霧草!物!”
“這不是頭號玩家的第一款遊戲嗎?”
“壞了,不對勁……”
“時隔兩年,帶來了一款小遊戲,然後遊戲本身就是在教玩家如何製作遊戲……然後公司的名字還叫頭號大玩家,員工的名稱也跟現實對得上,現在第一款遊戲還叫【物種起源】……我懂了!刻寶這是在暗示以前的遊戲都會再出一遍重置版!”
“……怎麼想都不是重置版的事情吧……我感覺更像是收官之作了,我總有點不太好的預感……”
“臥槽?別,刻寶別啊!沒你的遊戲我還怎麼活啊……這輩子我真就指著你的遊戲作為我的人生錨點了……/大哭/大哭”
彈幕眾說紛紜,但刻晉並沒有對這次的討論直接給出回應。
而是繼續沉浸在自己的遊戲世界中。
【物種起源】發開完畢後,會進入一段測評人打分環節。
這個環節通常來說不會起到決定性的關鍵,但對後續上架銷售有一定的參考性。
如果一款作品,能讓四位測評人都打出高分。
那它在上架後的銷量絕對是賣爆的。
不過很遺憾。
作為【頭號大玩家】製作的第一款遊戲。
【物種起源】在測評人手裡並沒有拿到太高的分。
清一水的2~3分。
隨後,便到了遊戲上架的時間。
遊戲內的正下方也會彈出一個銷售柱狀圖。
以每一週為一個銷售節點。
【物種起源】第一週,銷售資料300多份。
第二週則只有280餘份。
柱狀圖隨著時間推移,慢慢降低。
在上架三個月,也就是十二週後,會降至最低,然後後續的銷售資料便可忽略不計。
整個過程,【物種起源】共計賣出了1500多份。
對於啟動資金僅有1000元的頭號大玩家來說,這賺的真的只能算辛苦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