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球會被滾的更大。
因此,121陣型沒兩天就被破解了。
此時的分配,就變成了111陣型+打野+自由人。
即,上中下各一條路,加一名打野,再加一個可以到處東跑西顛的支援性角色。
至此,整個LOL的大致對局模型算是穩固了下來。
以三C為首,打野跟支援性角色為輔。
當然,大框架確定後,小範圍的調整在LOL裡面卻亂象叢生。
有因為喜歡長手的,一局五個位置全部選AD
線上還勉強能看。
但野區跟支援位的AD就非常尷尬了。
打不動野怪,也跑不動圖。
不過這種頭鐵的玩家一般都會被對面狠狠的教育,直到被幹的滿頭大汗才哭著說以後再也不玩ad打野了。
也有因為不喜歡支援位,但好位置已經被隊友搶完的,索性選個雙打野。
導致自家打野也發育不好,對面打野還一直被噁心,最終兩頭不討好,從而成為全員公敵的。
還有雖然選擇了支援位,拿的也是輔助類英雄,但滿腦子卻有一顆想操作的心,結果三線遊走帶崩三路,引發全隊破防的。
這種亂象又磨合了好幾天。
最終才把支援位取消,鎖定了一條雙人路。
不過雙人路此前出現過雙中打法被退環境的緣故,因此這次出現的雙人路,只存在於邊路。
而且很快就被鎖定在了下路。
因為,下路作為前期的戰略資源點【元素龍】更近的一條路,爆發小規模團戰的頻率非常高。
倘若自家把雙人路安排在上路。
那麼一旦到了小龍節點,自家上路雙人組無法及時支援。
對方下路雙人路卻可以喊來中單跟打野,形成一波4v3.
又贏資源又贏團。
導致最終大家都預設了,下路為雙人路。
大方向確立後,後續的演化就順理成章了。
前期的發育期怎麼選英雄其實都無關緊要。
但這個遊戲過了發育期之後就開始了團戰期。
因此,你如果選的陣容太離譜的話,打團基本上是一碰就碎的。
再加之,現在一部分人在遊戲開服的前半個月內,每天沒日沒夜的玩,已經早早抵達30級,解鎖了排位。
排位解開後就是真正意義上的上分了。
牽扯到了利益(虛擬價值),玩家們的選擇就會謹慎的多。
所以,為了能夠在團戰發揮出價值。
關鍵的配置就比較重要了。
首先,扛在最前面的坦克/戰士,需要有人承擔。
其次,隊內也需要一名法師來打魔法傷害。
畢竟如果是菜刀隊,對面全出護甲,或者反之全是魔法隊,就把魔抗拉滿,這樣會打的異常艱難。
最後,還要有一個可以挑大樑的角色——ADC.
因為射手的機制,是整個LOL裡最特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