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最終還是沒有走司法那條在他看來佈滿了荊棘的路,只是在相關部門的調解下,用開發商沒有賣出去的樓盤來抵充欠他的工程款。
辛苦十幾年,最終只得到了多個樓盤一定面積的房屋銷售權,甚至還沒有定價權。
因為在當前買賣雙方正在暗暗較勁的關鍵當口,如果李建為了兌現資金而降價甩賣的話,很可能會成為那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這樣的事情開發商不願看到,當地政府也不願看到。
所以,李建只能以開發商們確定的最低銷售價格來透過自己的渠道進行銷售。
只不過在銷售過程中,李進隱晦的提到,交易成功後,自己可以單獨再給予買房人一定比例的折扣。
可就算是這樣,房屋的折現依然沒有什麼進展。
因為那些一、二、三、四線的城市還可能有吸引一些外來人口流入帶來的剛需,而這個連線都排不上的城市,根本就是社會金字塔的最底層。
沒有什麼工業基礎,礦產資源幾乎為零。
常住人口連年持續外流,而流入的人口幾乎沒有在此置業的打算。
高達百分之二十的老齡化水平意味著,本地的剛性需求已經面臨著枯竭。
再加上一些無法確定的政策走向,房地產市場變得撲朔迷離。
流出的人口在拋售,集中養老的人口也在拋售閒置的房產,繼續擴大著市場的供給。
流入的人口沒有置業的慾望,新生的人口未來根本就不缺房屋。
這樣的狀況讓李建感到異常的絕望。
就是在這樣的困境之下,李建看到了民生公司推出的務工旅遊活動。
五千元軟妹幣的月薪,還包吃住,最重要的是,工資日結,務工時間可以由自己自由決定,究竟是務工還是旅遊,全在自己一念之間。
反正國內的房地產暫時看不到起色,不如把這些瑣事交給妻子去打理,自己出去散一散心。
如果能在散心的同時,瞭解到一個新的市場,李建覺得還是可以再拼一下的。
不管怎樣,生活總得繼續。
不過,墊資的事情已有前車之鑑,自己是再也不想幹那樣的事了。
到吐瓦魯的旅程非常順利,一路上的一切事務都被民生公司安排得井井有條。
雖然自己只會中文,但全程絲毫感覺不到半點不方便的地方。
簽證、登記、食宿都安排得非常貼心,讓他感覺不到自己已經到了另一個國家。
務工旅遊活動雖然務工在前,但實際上是以旅遊為主的。
如果在旅遊的過程中,覺得這裡的工作、生活環境自己還可以適應的話,就可以登記後從事這裡的工作。
吐瓦魯特區的登記專案非常詳細,指紋、虹膜、血樣、護照以及身份號碼等用於個人身份識別的資訊都會被採錄。
但整個過程李建沒有填寫一張申請表,只需要按照工作人員的指示進行相應的操作就行。
閒談之中李建才知道,原來全程陪同的那個華國人與自己同姓,叫李濤。
李濤雖然也是辦理的務工旅遊簽證,但他過來卻沒有花一分錢的費用。
因為他是透過自己姨父轉讓給自己的免費旅遊名額過來的。
他的行程被安排在最後一批,那個時候民生公司已經在主頁上對務工旅遊的活動進行宣傳了。
李濤本來就抱著尋找工作機會的目的而來的,所以在旅遊的過程中,對吐瓦魯特區的一切都很上心。
結果,短短五天時間,李濤就愛上了這個地方的工作、生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