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實體經濟嚴重下滑的情況下,透過民生公司推出的務工旅遊業務,引起了LZ縣許多建築行業技術工人的好奇。
李建就是其中的一個。
作為一個建築行業的小包工頭,李建的手下也有幾十號願意跟著他打拼的弟兄。
只不過,在這一個連三、四線都排不上的縣城裡,最近兩年的房地產越來越難做。
李建生活的這個小縣城,如果單從人口數量上來看,在縣城的排名也在一百多位。
八十多萬的戶籍登記人口,也算得上是一個人口大縣了。
在過去幾年間,李建帶著他的幾十號兄弟,確實也掙到了不少的“紙面”財富。
可遍地開花的工程完工後,工錢卻遲遲不能到手。
而李建又不忍拖欠兄弟們的工錢,最終把十多年的心血和積蓄都貼了進去,甚至連自己的房屋都抵押了出去。
前幾年到處都有活幹的喜悅,轉眼之間化成了漫天的愁緒。
為了拿到屬於自己的那份血汗錢,李建也是被逼得做了一些不得已的事,拉橫幅、堵路、在售樓部靜坐。
在這些手段沒有取得任何的效果之後,他甚至還組織自己手下的兄弟們集體給政府施壓,隨後被驅散,然後再上訪,接著是調解。
可由於自己的一時心善,所有民工工資都是付清了的,苦就苦在自己一家人。
兄弟們有心幫忙,卻無從下手。
因為,從政府部門瞭解到的情況來看,這些房地產開發商並沒有拖欠李建手下兄弟的工資,他們的工資早就由李建付清了。
老實人的做法,最終把一個拖欠民工工資的行為,變成了一場開發商和包工頭之間的經濟糾紛。
要解決這場經濟糾紛,其實也很簡單,就是開發商把欠下的帳還了就行。
可在現在的政策環境之下,房地產已經變成了有價無市。
一些掛在網上的經過簡單裝修的二手房屋,綜合價效比甚至低於了新房價格。
開發商的房屋賣不出去,自然也就找不到錢來償還欠李建的工程款。
李建也不是沒有考慮過走司法程式。
可打官司的事情,李建以前也看了很多。
贏了官司輸了錢,甚至在執行的時候還困難重重。
李建的身邊就有很多這樣的例子。
多年前,一個朋友帶著侄兒在外地購買材料的時候,遭遇了車禍。
兩人當場死亡,對方全責。
事情起訴到法院,法院判決對方兩個責任人賠償他朋友的妻子八十多萬。
可八、九年過去了,這筆賠款一直沒有到手。
朋友的妻子為了這事被折騰得心力交瘁,法院一直用履行法定程式來進行拖延。
你要法院按照判決書進行執行,好啊,請先提出申請,然後才能啟動執行程式,而且還不能保證時間和結果。
一次執行不下來,就請等一段時間再來重新履行這樣的流程。
一個理所當然的事情,本以為有法律為百姓撐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