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S9的熱銷,其實並不是孤立的事件。
整個電動車產業,發展速度都比歷史同期要快了好幾年。
特別是華夏這邊,各路自主品牌都跟著未來汽車紛紛推出屬於自己的電動車,甚至專門成立新能源公司來生產電動車。
像是羊城埃安、帝都新能源、長安汽車等公司,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這些公司的產品,大部分的電池都是使用南山電池的產品。
伴隨著行業的超預期發展,電池行業的供應格局也開始出現了明顯的變化。
“曹總,按照各個公司最新調整的生產計劃,我們的電池工廠的產能非常的緊張。”
“並且未來兩年的產能供應,同樣是處於很緊張的狀態。”
林城現在正享受著幸福的煩惱。
產能不夠,這種事情在華夏現在的各行各業來說,算是比較少見的事情了。
更多的時候是各家公司的產能出現過剩,大家都在想著怎麼擴大市場,消化產能呢。
最明顯的就是鋼鐵行業了。
不少人可能都聽說過這麼一個有趣的鋼鐵產能排名。
華夏第一,華夏河北第二,華夏河北唐山第三,東瀛第四,美利堅第五!
華夏生生的把鋼鐵給搞成了白菜價,甚至一斤鋼鐵的價格還不如一斤白菜呢。
甚至就是特殊鋼這種高階的產品,價格大多數時候也都是比不過有機蔬菜。
實在是讓人不知道如何去形容。
動力電池這個東西,正常來說是不至於出現產能不夠的情況。
因為這幾年華夏的動力電池廠家,可以說是如雨後春筍一般的冒了出來。
前幾年許多電池廠家都在為自己的產能消耗而煩惱。
不過,真要是看具體的產能,其實幾年前大部分的電池廠家的年產能都還不到1GWH。
這玩意什麼概念呢?
放在S9上面,就只能生產一萬多輛,一個月就用完了。
當然了,這幾年在南山電池的帶領下,再加上羊城埃安和長安汽車等公司的電動車銷量快速上升,所以國內各個電池廠家的產能也算是快速的增加。
特別是南山電池,產能方面全球領先,早就突破了10GWH這個重要的關口。
但是跟後世動不動就100GWH以上的產能相比,肯定還是大大的不如。
投資一條電池產線,如果從拿土地開始計算的話,一般都量產是需要3年左右的時間的。
就算是稍微壓縮一下,兩年時間也是正常的。
哪怕是有現成的產線,最終也是需要一年左右的時間才能搞定。
這還是電池裝置的供應沒有問題的情況下。
實際上因為那麼多的電池廠家都在擴產,相關的裝置供應日程也是比較緊張的。
“在華夏,任何一個行業的產能緊張都是不可能長期存在的,頂多過個兩三年,我們的電池產能就能滿足要求了。”
“我估計今年新增的電池產能,指不定比得上去年之前全國的累計產能呢。”
曹陽這話還真不是瞎說的。
華夏的工業行業就是這麼瘋狂。
只要大家看到某個領域很能掙錢,產品供不應求,那肯定是會一窩蜂的衝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