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汽車會盡量使用南山集團自己的零部件。
但肯定不是所有的零件都是自己生產。
這沒有必要,也不現實。
按照目前的規劃,安全氣囊就是屬於需要從外面購買的零件。
汽車的安全氣囊最早出現於1953年的美國,主要由安全氣囊感測器、安全氣囊及電子控制裝置三部分組成。
它與座椅安全帶配合使用,可以為乘員提供有效的防撞保護。
但是,汽車安全氣囊上車,卻是許多年後的事情。
1971年,福特汽車將輔助氣囊裝在一批實驗車上,算是安全氣囊第一次上了車。
1974年,通用汽車率先在量產銷售的車型裝上了駕駛座輔助氣囊,之後在前乘客座也裝上輔助氣囊,並可依撞擊力道分兩種充氣模式。
1980年12月,賓士汽車S系列成為第一輛在歐洲正式銷售配有氣囊的汽車。
1988年克萊斯勒開始將旗下所有車款都裝上輔助氣囊,並大作電視廣告示範輔助氣囊的效用,才真正開啟汽車界安全配備的競爭。
可以說,相比汽車的歷史,安全氣囊的歷史還很短暫。
到現在為止,自主品牌的大部分車型,目前都是沒有氣囊,或者是隻有一到兩個氣囊。
就連春城大眾的暢銷車型捷達,也是存在無氣囊、一個主駕駛氣囊以及前排雙氣囊的多個版本。
像是後世動不動就一堆氣囊的車型,還是非常少見的。
哪怕是雅閣、蒙迪歐這些車型的高階配置上面,也就只有前排雙氣囊加上排側氣囊而已。
星辰汽車對標的是寶馬730,外觀走的是保時捷帕拉梅拉的風格,安全氣囊數量自然是不能少。
前排雙氣囊外加外加左右頂棚上的兩個側氣簾和前排座椅兩側的側氣囊,總共有6個氣囊。
這麼一來,氣囊的成本就算是比較重要的一個專案了。
“曹總,目前世界上主要車企的安全氣囊,都是奧托立夫、TRW、高田和豐田合成幾家做的。”
“其中奧托立夫是全球最大的安全氣囊生產廠家,佔有全球氣囊產量的50%左右,其霸主地位沒有人可以動搖。”
“在東瀛,高田是主要的安全氣囊製造商,配套客戶包含所有的日系汽車。”
“另外透過其在德意志的分廠,也在向通用汽車、寶馬汽車、戴姆勒賓士等主機廠供貨。”
“在美利堅,安全氣囊的供應商主要是天合,也就是TRW,其市場佔有率在30%以上。”
“另外德爾福在美利堅市場的佔有率也達到20%以上。”
“這些廠家基本上壟斷了全球80%的安全氣囊市場,我們基本上也只能從這些廠家裡頭選擇。”
重要零件的供應商選擇,肯定是需要曹陽同意的。
六個安全氣囊的價值,已經超過三千元了。
用哪個零部件廠家的產品,自然是需要曹陽拍板。
“這幾家廠家,價格水平都怎麼樣?”
雖然對於豪華車來說,零部件的成本壓力相對沒有那麼大。
但是這裡貴一點,那裡貴一點的話,生意就做不下去了。
所以曹陽其實也讓財務部和研究院一起制定了一個成本目標。
“這幾家廠家的成本差異不是那麼的大,我估計他們之間也有一定的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