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弘光元年起兵入關之後,李獻忠已經有將近4年的時間沒有回到遼東了。
華夏立國之後,遼東的地位也是舉足輕重的,儘管這裡不是華夏帝國的首都,也沒有南直隸那麼富裕。
不過這裡可是華夏的“龍興之地”。
如今也是華夏最重要的工業基地,華夏帝國9成以上的火炮、火銃以及半數以上的戰艦全部產自這裡。
水泥以及鋼鐵的產量也佔據了華夏的七成以上。
更是有著華夏帝國最大的兵工廠、造船廠同工業基地。
李獻忠原本在開原的遼東郡王府,已經被改建成了行宮。
開原城如今已經是遼東的三大商業中心之一。
儘管遼東的首府依舊是遼陽。
不過北部的開原同南部的旅順分別是邊塞貿易同海外貿易的新興城市,發展勢頭十分迅猛。
李獻忠並沒有選擇在開原的行宮接見蒙古同女真部的首領。
而是在開原城外的牧場召見了他們。
畢竟李獻忠除了是華夏帝國的皇帝外還是漠南蒙古諸部的“天命可汗”!
李獻忠登基之後,漠北蒙古的外喀爾喀三部以及漠西的衛拉特蒙古各部也都相繼派遣使者尊奉李獻忠為“天命可汗”!
華夏帝國目前的主要精力放在了平定西南以及在東南亞地區的擴張上,自然是無暇顧及漠北同漠西蒙古各部。
李獻忠暫時也只能對他們進行拉攏,並且開放馬市,賺取銀兩。
他們知道科爾沁是李獻忠的親家,自然也停止了對科爾沁部的騷擾!
所以科爾沁蒙古三部日子過的相對平穩,部眾也得到了一定的恢復。
本次李獻忠召集科爾沁同葉赫以及建州部自然是為了出征倭國的事情。
科爾沁的貝勒吳克善是李獻忠的大舅哥,葉赫部的布揚古是自己老丈人,建州的阿濟格則是自己“老情人”阿巴亥之子。
這些人都同李獻忠沾親帶故,他索性也就開門見山了。
李獻忠說道:“想必諸位已經聽說朕下令在釜山打造戰船的事了吧?”
“倭國乃是心腹大患,朕已經下定決心伐倭,徹底解決掉這個禍害!”
華夏盛傳倭國境內有數不清的銀山,這個訊息自然也傳到了這些首領的耳朵裡。
說實話,其實他們挺懷念當初跟隨李獻忠在草原上到處“打秋風”的日子。
阿濟格首先說道:“聽聞陛下有意征伐倭國,奴才麾下的皇協軍早就枕戈待旦了,就等著陛下的召喚!”
阿濟格發聲後,蒙古人同葉赫部也紛紛表示:“族中的勇士願意聽從‘天命可汗’的差遣,踏平倭島!”
對於這個結果李獻忠還是很滿意的!
畢竟他們也不是頭一回組隊打秋風了,彼此之間的信任還是有的!
不過這次的對手屬實有些難纏。
德川幕府統治下的倭島,擁有1500萬人口,40萬以上的武士集團。
由於華夏採取精兵路線,故而帝國軍隊的數量有所減少,整個華夏境內的軍隊只有60萬人。
因此北方地區能夠動員起來征伐倭國的陸軍也只有十萬人,即便是加上水師也不會超過十二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