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為馮銓為民請命的種種行為,招致了閹黨的不滿,所以他才被魏忠賢給趕出了內閣,最後只能在南京做禮部尚書。”
“說他是閹黨,這可真是大大的冤枉!”
“微臣之所以舉薦馮銓,是因為他有一個完整的剿匪方略,臣相信一定會對陛下有用的。”
崇禎沉思了一下,說道:“那朕就給馮銓一個機會,你讓他帶著他那個剿匪方略來見朕吧,能不能再次啟用,還得看他有沒有真本事!”
馮銓聽說崇禎答應見自己,還要聽自己陳述剿匪方略,就知道這件事基本問題不大了。
幾天後馮銓就在周延儒的安排下,見到了崇禎皇帝。
馮銓的軍事水平可是比趙括還差了好多,當初攻打崇明慘敗而歸,他自己當然不可能獻啥剿匪方略。
他準備的這一切都是情報司替他想好的。
其實準確的說,這是李獻忠剽竊了楊嗣昌的戰略,原本的歷史軌跡中楊嗣昌正是憑藉這一戰略構思贏得了崇禎皇帝的信任。
既然楊嗣昌能用,那麼馮銓自然也可以用。
馮銓向崇禎行了一禮後,便說道:“‘流寇’之所以難以剿滅,最主要就在於一個‘流’字上。”
“他們到處逃竄,而朝廷各省間的軍隊往往是各自為政,難以對流寇實行有效的打擊,以至於如今流寇的活動範圍越來越大了,已經從最初的陝北、山西,發展到了各個地方。”
“針對流寇的這一特性,小民將自己的剿匪方略總結為:“四正六隅十面網!”
崇禎聽了也很好奇,他說道:“馮卿的意思是讓朝廷布下一張天羅地網,叫流寇無處可逃?”
如今陛下居然連對自己的稱呼都變了,看來這個策略果然很對陛下的胃口。
他說道:“所謂四正,就是陝西、河南、湖廣、鳳陽四個正面戰場,這四個地方的巡撫,以圍剿為主以防禦為輔。”
“所謂六隅,就是延綏、山西、山東、應天、江西、四川六個側面戰場,這六個地方的巡撫,以防禦為主以圍剿為輔。”
“把四正與六隅加起來,十個羅網,所以叫做十面張網。”
“除此之外還要專設“總理”同“總督”兩個職位,總理負責關外、總督負責關內,兩人隨時機動剿敵。定讓賊寇無處可逃,無路可逃!”
“假如流寇在陝西,那麼陝西、四川、湖廣、河南、延綏、山西的巡撫必須共同張網,六面合圍,總理入關和總督聯合圍剿。”
“假如流寇在河南,那麼湖廣、鳳陽、應天、山西、山東、河南的巡撫必須共同張網,六面合圍,總督出關和總理聯合圍剿。”
“假如流寇在湖廣,那麼河南、陝西、四川、應天、鳳陽、江西的巡撫必須共同張網,六面合圍,總督、總理都前往湖廣聯合圍剿。”
“總之,總督、總理是隨敵剿殺,各地巡撫是四面合圍,不論主戰場在哪裡,都要圍成一個羅網,這就是十面張網的意圖。”
崇禎聽聞後說道:“此法甚秒,朕於馮卿相見恨晚啊!”
馮銓說道:“若是各省巡撫總督都能同心協力,相信一定能夠在短時間內大破賊寇,為朝廷消除隱患的!”
如今六部之中只有兵部尚書空缺,馮銓既有謀略,又在江南帶過兵,剿滅過叛亂。崇禎當場就任命馮銓為兵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
然後他又任命陳奇瑜為“五省總理”,總理延綏、宣大、應天、四川、江西各鎮。
洪承疇為“五省總督”,督陝西、山西、山東、河南、湖廣五省。
另外各地的巡撫必須全力配合兩人的行動,徹底剿滅流寇。
感謝各位書友月票、推薦票、追訂支援!
感謝書友“武同知”、“宋宋老師”的月票支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