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軍攻破中都,搗毀朱明祖陵,如同斬斷大明龍脈,這對要強的崇禎帝朱由檢來說是個致命的精神打擊。
很快崇禎帝就下了罪己詔。
中都淪陷,皇陵被毀,留在鳳陽的朱氏宗親幾乎全部被殺,崇禎皇帝可以用一封“罪己詔”應付過去,但是大臣可不行。
憤怒的崇禎皇帝要開始殺人了。
不然既不能向大明的列祖列宗交代,也無法平息自己內心的憤怒。
天子一怒,浮屍千里!
這雖然是誇張的說法,但這次鳳陽失守總要找人來背鍋吧。
不把事情定性成人禍,難道還是大明“氣數已盡”嗎?
自己早就已經發過明詔叫鳳陽巡撫楊一鵬嚴加防範,結果鳳陽還是毫無準備,居然不到1個時辰就被賊寇給破城了。
自己將楊一鵬提拔到戶部尚書兼右僉都御史總督漕運,巡撫江北四府這樣的高度,可謂是信任有加,他居然就這樣回報自己?
除了楊一鵬,那些從鳳陽逃出來的幾百名士兵同太監全部斬首。
理由很簡單,他們沒用同中都鳳陽共存亡!
援剿總兵曹文詔,中了賊寇的聲西擊東之計,導致賊寇屢屢脫逃,以至於釀成鳳陽失守的慘劇。
曹文詔削職為民,永不錄用!
其實最初崇禎是準備將曹文詔流放三千里的,在孫承宗的力保下,曹文詔最後僅僅只是削職為民。
當然了鳳陽失守這麼大的事情,兵部同內閣肯定也要承擔責任。
孫承宗身為內閣首輔兼兵部尚書自然是責無旁貸,最終他向崇禎提交了辭呈。
崇禎駁回了兩次後,第三次還是同意了。
畢竟孫承宗是朱由校的寵臣,崇禎用著總覺得不是那麼順手。
最後他決定在內閣之中提拔新人。
周延儒自幼聰穎,萬曆四十一年連中會元、狀元,歷任翰林院修撰、右中允、左庶子、少詹事、正詹、禮部右侍郎等職。
他善於迎合崇禎帝旨意,於崇禎二年十二月以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進入內閣。
崇禎覺得周延儒很對自己的胃口於是崇禎三年二月,入閣僅3個月的周延儒就被崇禎任命為文淵閣大學士,內閣首輔。
雖然現在只是崇禎3年,不過這位崇禎皇帝用人讓不少老臣都無法接受。
這位陛下用的上你的時候把你捧在手心裡,拼命地提拔,如同當初的楊鶴,現在的周延儒。
但是一但用不上伱,或者你不能讓陛下滿意,那麼他就將你棄之如草芥!
看看楊鶴、楊一鵬、曹文詔、孫承宗等人的結局就知道了!
於是心灰意冷的內閣次輔,大學士韓爌也提交了辭呈。
於是周延儒順勢舉薦了賦閒在家的前吏部尚書,內閣大學士馮銓。
馮銓同周延儒已經訂下了兒女親家。
這次周延儒能夠入閣也全靠馮銓出錢資助,並發動人脈為周延儒造勢!
所以周延儒也算是投桃報李了。
不過崇禎很清楚的記得馮銓乃是閹黨一員。
周延儒趕緊解釋道:“馮銓當初只是因為魏逆替自己父親伸冤,出於感激才投靠閹黨的,其入閣期間,為百姓請命免除苛捐雜稅,最早提出取消‘遼餉’,後又去江南平定叛亂,幾乎死在了太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