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楊嗣昌的“四正六隅十面網”其實是一個不錯的戰略佈局。
只不過當時的大明王朝處於內憂外患之中,難以徹底貫徹落實。
此時楊鶴被罷免,楊嗣昌的母親也病逝了,他正在家丁憂,自然是不可能有機會獻上此策。
所以馮銓憑藉著這個策略重新進入到了內閣。
陳奇瑜這個“五省總理”掌控著大部邊軍。
而洪承疇作為五省總督則更多的肩負剿匪的重任。
不過大明內地各省的軍隊戰力實在是不強,加之賊寇的主力如今盤踞在鳳陽一線,隨時有可能南下直撲江南。
所以洪承疇一上任就請求將原本曹文詔統帥的2萬羽林營劃歸自己指揮,作為其本次南下的主力。總兵賀人龍也在洪承疇的舉薦下指揮這2萬羽林營的精銳。
登萊地區被鄭芝龍盤踞,讓洪承疇也感到很詫異。
不過根據左良玉所說,白蓮教的反賊同這些海寇匯合後,暫時還算安穩。但是青州的這2萬多羽林營他是不敢再調動了。
萬一這些海寇與鳳陽的流寇遙相呼應,那麼山東的這面網可就徹底破了。
洪承疇一面急令南京兵部尚書呂維祺增兵5萬加強揚州淮安等地的防禦,防止流寇逼近江南。
另一方面他讓保定總督楊文嶽率兵2萬,山東總兵劉肇基出兵1萬,開封副將陳永福率軍1萬,配合賀人龍的2萬主力南下收復鳳陽。
此時佔據鳳陽地區的義軍卻對下一步的行動有了分歧。
他們之所以做“流寇”其實是一種無奈之舉,因為他們佔據的城池土地根本就養活不了這麼多人馬。
所以他們只能透過不斷的劫掠新的地區,在短期內解決自己的補給問題。
簡單的來說就是殺士紳,地主富戶,獲得大量的錢糧。
然後利用糧食,裹挾百姓讓他們跟著自己一起造反!
不過如今情況有了一些變化,他們佔領了中都鳳陽,周邊就是富庶的南直隸。
不要說是蘇州、南京、揚州這樣的城市,即便是鳳陽邊上的淮安府,它的富庶也不是陝西、山西、河南這樣的窮地方可以比擬的。
這裡的土地和糧食是可以養活義軍的幾十萬人馬的。
在鳳陽繳獲了大量錢糧後,義軍的人數幾乎成倍增長。
除了鳳陽當地的百姓大量加入之外,在河南的不少百姓也紛紛跑了過來,僅僅不到一個月的時間,義軍就發展到了三十萬人之多。
此時闖王高迎祥的心態也產生了變化,他認為義軍可以將鳳陽作為根據地,進而攻取江北的淮安、揚州等地,甚至打過長江佔領南京、蘇州。
這樣一來,大明的經濟動脈就被義軍徹底給斬斷了。
不要說是江南的賦稅,哪怕是漕運斷絕,京師的糧食就要告急。
鳳陽是他朱家的龍興之地,沒準也能成為義軍興起的關鍵。
不過張獻忠卻極力反對。
他說道:“鳳陽雖好,周邊的淮安府也相當富庶。不過我們擄掠一下就好,這裡並不適合作為義軍的根基。”
“首先我們的目標是官僚士紳同地主,奪走他們的財富糧食,他們把我們義軍視作洪水猛獸。你要管理地方得依靠這些人吧?現在義軍最多也就有幾個落魄書生,幫著管理下物資,登記賬目!”
“其次這裡無險可守,聽說崇禎已經任命‘洪瘋子’為中原五省剿匪總督,他的手段大夥也都見識過,即使我們守著物產豐饒的地區,恐怕也沒有機會等莊稼成熟了。”
“而且進入淮南地區後水網密佈,到時候我們恐怕連跑都跑都跑不掉。”
“所以這裡絕對不能留戀,對義軍來說這裡其實是一塊絕地。宋朝的方臘起義聲勢何其浩大?最終也很快被朝廷給平定了。”
李自成也同意張獻忠的看法。
他說道:“八大王說的沒有錯,江南雖然富庶,暫時還不適合我們義軍,鳳陽絕非是久留之地。而且南直隸相對富裕,這裡的百姓對於義軍的擁護也不如其他地方那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