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開局薩爾滸,翻盤難度有點大> 第六十三章 李獻忠瘋狂斂財,遼東鎮全線出擊(求追訂月票)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六十三章 李獻忠瘋狂斂財,遼東鎮全線出擊(求追訂月票) (2 / 5)

實在不行還可以給李獻忠當佃戶。

一般的田地李獻忠也看不上,畢竟他下轄的撫順地區有大量的無主荒地需要開墾。

用寶貴的糧食換取普通的田地他肯定不幹。

所以他們只用糧食置換瀋陽同遼陽地區比較肥沃一些的良田。

大約收購了40萬畝的樣子。

平虜堡減少的粟米主要都用來置換地土了。

這些土地現在變成了寧遠伯李獻忠的田莊,而那些失去土地的百姓則成了他的佃戶。

此外由於代善在朝鮮的橫徵暴斂,導致平安道同咸鏡道大量朝鮮百姓逃亡。

朝鮮的糧食也不夠了,已經出現了百姓餓死的情況,孔有德從這些饑民中挑選出了2萬精壯送到了撫順的滅虜堡作為免費勞工。

目前遼東的朝鮮免費勞工總數已經超過了6萬人,挖礦種地甚至是打鐵這些重體力活,目前已經被他們承包了。

平虜堡被解放出來的勞動力自然是訓練成預備役部隊,隨時準備擴充成正規軍。

目前平虜堡的預備役部隊也達到了上萬人的規模,隨時可以補充各營戰損的缺額。

若不是擔心現在小冰河的天氣,怕遼東種不出這麼多糧食。

李獻忠還真想一口氣接收幾十萬朝鮮勞工,將遼東所有的荒地都給開發出來。

可惜自己就記得今年遼東大旱,後面還有啥災害實在是記不清了。

反正從萬曆48年開始,小冰河的氣候是越來越反常了。

他搞這麼多土地的風險還是很大的,搞不好來一次極端氣候,他這些土地就都要絕收了。

到時候這麼多人可不好養。

目前的情況下七鬥粟米或者2石番薯足夠一個勞工吃一個月了。

但糧食還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

今年由於多地旱災嚴重,大明的糧價也普遍上漲了,江南地區的大米也漲到了8錢銀子一石。

京師則是漲到了一兩銀子一石。

遼東的糧價之所以能漲到這麼高,一方面是因為旱情嚴重;此外李獻忠實行的是“開中法”,商人運來的糧食都用來換取貿易資格了。

他限制了商人在遼東販賣糧食的數量,不然自己精心布了這樣一個局,結果銀子都讓那些奸商給賺了,天下哪有這麼便宜的事?

李獻忠對范文程說道:“糧倉還得繼續擴建,番薯可以存地窖。存銀子不如存糧食,如今150萬兩存銀足夠了,每月收入的銀子全部去江南換成糧食,江南糧價高了就去更遠的湖廣地區收購。”

范文程說道:“寧遠伯放心,我們的銅器作坊已經針對江南市場打造了一批銅製用具,在情報司的幫助下還接受了江南寺廟的佛像訂單,收入的銀子到時候會直接換成糧食運回。”

李獻忠對此很滿意,這才是一個奸商該有的思路。

如今代善將兩紅旗的人馬全部弄到了朝鮮,使得朝鮮王李倧感到坐立不安。

竟然破天荒的主動提出要增加“駐朝明軍”的數量,考慮到目前朝鮮的五千明軍中陸師只有三千人的確是太少了。

於是李獻忠決定從平虜堡的預備役部隊中,抽調三千人奔赴朝鮮。

這樣一來,在守住黃海道的同時,還能有一定的機動兵力,萬一朝鮮發生變故他也能做及時的應對。

遼東巡撫王化貞最近可謂是忙得焦頭爛額。

遼東饑民遍野,他在安撫百姓的同時還要準備進攻寬甸,開闢對建州的第二戰場,著實讓他有些力不從心。

說實話這位仁兄的醫術不錯,政務能力著實一般,常年做的是京官,對於把控地方還是欠缺一些火候。

來到遼東後他屢屢碰壁,覺得遼人不可用,於是便開始提拔非遼東籍的官員。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