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謂手頭有糧,心中不慌!
解決糧食問題後,李獻忠才能放開拳腳做其他事情。
雖然說他實行的“中開法”糧食也會根據京城以及江南的糧價的波動以及蒙古部收購價的變化來調整,但是每個月增加幾萬石糧食的儲備是不成問題的。
從明年開始小冰河的氣候影響會越來越大,李獻忠依稀記得明年建州會遭遇一場史無前例的大旱災,幾乎是顆粒無收。
這些糧食如今是看不出啥,到了明年可就不是這個價錢了。
此時之前袁應泰承諾的那些裝備都已經撥付了,其他東西倒還好,就是兵部發的那些鳥銃實在是不敢恭維。
經過檢查後起碼有100杆是質量比較差的很容易炸膛,只得將這批鳥銃發到平虜堡的工坊重新更換銃管。
如今平虜堡的規模又擴大了不少,范文程趁這次開原路在清河募兵的機會,直接在清河路招募了八千多流民,如今的平虜堡已經達到了2萬人的規模了。
這裡已經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軍工生產基地了,本次袁應泰調集來的一批工匠也全部都被派往了平虜堡。
如今平虜堡能夠生產各種裝備,從普通的刀槍弓箭,到各種鎧甲,火器基本清一色都能生產。
可以說除了不能造火炮,其他基本都能製造。
現在平虜堡已經可以每月生產200杆鳥銃了。
不止是鳥銃,根據李獻忠帶回來的《神器譜》,經過將近2個月的反覆實驗,平虜堡的工匠們終於成功製造出了合格的魯密銃。
原來之前他們用的材料質量不行,所以導致打造出來的魯密銃根本達不到120步的射程。
後來發現一定要使用反覆打造的精鋼,也就是百鍊鋼打造出來的銃管才能達到連續射擊的要求。
不過魯密銃的製作流程要比鳥銃複雜的多,如今的產量才一個月30杆。
難怪之前兵仗局掌印太監劉貴死活不願意接這活。
不過不得不誇讚一下劉貴,雖然人家要價黑,20兩一杆,但這魯密銃的質量沒話說。
廣順關之戰,鳥銃都廢了好幾輪了,他打造的魯密銃依然可以持續發射,最後也是因為實在使用次數過多造成的銃管損壞才被迫放棄。
而且人家還提前完工了,原本需要3個月交付的魯密銃,現在兩個月就已經交付完畢了。
如今財大氣粗的李獻忠原本還想再加訂1000杆,劉貴是死活不願意再接這活了,甚至李獻忠給他加到了22兩銀子他都以兵仗局有別的打造任務為由給拒絕了。
最後在李獻忠的死纏爛打下,劉公公終於決定派出幾名“技術指導”來平虜堡指導他們自己打造魯密銃。
相信這些兵仗局的專家到來後,產量應該還能再提升一些。
雖然魯密銃效能更好,但是鳥銃成本低,產量高,所以依舊是現在開原明軍的主力火器。
這次從消滅的韃子身上扒下了五千多件重型布面甲,雖然多有損壞,不過經過修補後還是可以使用的。
這也使得其他其他守軍的披甲率有了一定提升。
儘管還有九千多名新兵,不過現在開原路已經恢復到了被韃子偷襲前的兵力。
因為扎甲一直沒有大的補充,遼東鐵騎依舊只能是2500人的規模;不過突擊營被擴大到了3000人,此外平虜衛也擴充到了1500人。
這三支部隊算是李獻忠的特種部隊。
兩支騎兵還是和之前的戰法一樣,輕重騎兵相互輔助。
重點是平虜衛被李獻忠改造成了一支火器為主的軍團。
現在的平虜衛由200名大盾兵,600名長矛手,600名火銃手以及100名炮手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