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開局薩爾滸,翻盤難度有點大> 第二十二章 暴漲的糧食(求訂閱月票)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十二章 暴漲的糧食(求訂閱月票) (1 / 3)

經過一個多月的忙碌,開原的徵兵工作終於完成了。

這些天來開原知州張文柄和鐵嶺參將李三順兩人可謂是跑遍了開原、鐵嶺、瀋陽、清河四路。

本以為徵兵將會非常困難,畢竟同建虜連番血戰,明軍的傷亡非常大,這時候進入邊軍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

卻沒想到出奇的順利,不僅很快完成了九千多士兵招募,甚至還可以挑人。

這讓李獻忠覺得非常奇怪,這件事情太不正常了。

雖說自從3月的遼東大戰之後,朝廷對遼東開始準時發餉,不再拖欠餉銀。

可這麼多人願意參軍肯定有其他原因。

最後發現飛漲的物價才是罪魁禍首,尤其是糧食。

萬曆時期大明的糧食價格其實並不高,在南方一兩銀子就可以買到2石大米。

整體來說北方糧價要高於南方,目前京師的大米在6錢銀子一石。原本遼東地區的粟米大約是在6至7錢銀子一石,雖然明顯高於京師,但是勉強還能承受。

3月大戰前遼東糧價就漲到了8錢,可如今居然漲到了1兩銀子1石。

要知道這可是粟米的價格,通常粟米要比大米便宜三分之一甚至更多。

這使得普通的百姓根本就無力承擔這麼高的糧價。

如果是正常年景他們還可以透過種地自給自足,可自從去年建虜襲破撫順清河以來,大批田地荒蕪,百姓流離失所。

開原鐵嶺兩路還好,雖說戰事激烈,但終究是將韃子擋在了邊牆之外。

可瀋陽路下轄的撫順,以及整個清河路就成了重災區。

一些地區的百姓由於無力承擔糧價,甚至還出現了主動投奔建虜的。

從軍就成了一個不錯的選擇,不但自己可以吃軍糧,如今軍餉也準時發放了,可以貼補家用。

這踴躍參軍的背後,折射出了一個可怕的現實,遼東地區的物價開始暴漲,很快這裡的經濟就將崩潰。

作為一個後世常年混跡於論壇的“鍵盤俠”,李獻忠知道這是張居正“一條鞭法”帶來的後遺症。

雖然用白銀代替實物大大提升了官府收稅發餉的效率,但是一旦出現物價暴漲,就會造成百姓手中的銀兩購買力下降。

相對於傳統的實物稅收,老百姓還要承擔一個物價變動的風險,其實是增加了老百姓的負擔。

當然“一條鞭法”只是一個助力,真正導致大明邊關經濟崩潰的是“開中法”的瓦解。

開中法是大明以鹽茶為中介實行的一種制度。

開中法大致分為報中、守支、市易三步。

報中是鹽商按照大明官府的招商榜文所要求的,把糧食運到指定的邊防地區糧倉,向官府換取鹽引。

守支是鹽商換取鹽引後,憑鹽引到指定的鹽場守候支鹽。

市易是鹽商把得到的鹽運到指定的地區銷售。

鹽商們因為長途運輸糧食的耗費巨大,曾在各邊僱傭勞動力開墾田地。

生產糧食,就地入倉換取鹽引,便於更多地獲利。

因這種形式的屯田是由商人經營的,故又稱商屯。

明初商屯東到遼東,北到宣大,西到甘肅,南到交址,各處都有,其興盛對邊防軍糧儲備以及開發邊疆地區有一定作用。

根據大明朝廷的需要,除用糧米換取鹽引之外,有時也可用布絹、銀錢、馬匹等換取,但以糧換取是主要形式。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