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平虜堡的存糧約為8000石。
這點糧食根本無法應付大的饑荒。
所以李獻忠打算改革開原路現有的貿易模式。
不久後他就以梁三的名義宴請這些遼東商人。
如今梁三可不是當初在馬員外手下那個小掌櫃了,是壟斷整個開原對蒙古葉赫貿易的大商人。
但凡是想在塞外貿易上分一杯羹的商人誰敢不給梁三面子。
雖說廣寧、宣府、大同等地也有馬市,但開原仍然是一個巨大的蛋糕,尤其是以炒花部為代表的內喀爾喀蒙古以及科爾沁,葉赫這些地方的貿易,那是隻認梁三。
如今的梁三可謂是春風得意,臉色紅潤的他穿著華麗的絲綢長袍,同孔有德一起招呼眾位商人入座。
這巨大的反差讓李獻忠都差點沒有認出他來!
儘管這些訊息靈通的商人早就知道梁三同孔有德只是一個代言人,真正的幕後老闆是這位開原總兵李獻忠。
可當李獻忠直接出現在這次宴席上的時候還是讓他們吃驚不小。
深諳官場之道的商人們有一種不詳的預感,這位李總兵從幕後走上前臺,恐怕沒有啥好事。
於是眾人紛紛將目光看向了馬掌櫃,潛意識裡在說:老馬你可得替大夥出頭啊!
李獻忠看到這群人都是一臉苦相,就知道他們是以為自己要“敲竹槓”。
他清了清嗓子說道:“諸位莫要誤會,本將這次召集大家前來可不是要大家募捐的。”
“本將知道諸位對之前的貿易規則可是頗有怨言,自己辛辛苦苦運送貨物結果卻要將售價分出去一半,大家是不是認為自己吃虧了?”
聽這口氣李總兵是要調整貿易規則,這話茬他們可不敢接,誰知道是怎麼調整?
現行的規則他們的確是交出了大半的利潤,可也有好處,那就是省事,畢竟風險最大的出關不用自己去,穩賺不賠。
而且不用面對官府的各種盤剝,節省了大量的時間。
原來完成一次貿易的時間,已經夠他們運兩回貨的了,這樣算下來其實也沒有少賺很多,安全還得到了保障,不少商人其實已經接受了目前這種貿易形式。
為了不冷場馬員外只好說道:“其實現在的方式也不錯,至少大夥都穩賺不賠,不用提心吊膽過日子了。敢問李總兵要如何調整這些貿易政策?”
李獻忠說道:“很簡單,本將準備重新實行‘開中法’,大家以運糧食的方法換取出關經商的許可證。”
“拿到許可證後,許可證上的商品可以直接免稅出關,接下來大家自由貿易,賺多賺少都憑你們本事。”
對於“開中法”,這些商人並不陌生,只是之前是換取鹽引,現在是換取出塞經商的資格。
經過一番商議後,商人們接受了這個方案。
最主要的是自己去貿易可以抬高價錢賣,原先都是按照梁三給出的收購價,他們只能吃啞巴虧!於是不少人當場就同李獻忠簽了運糧的契約書,以糧食等實物換取經商許可。
李獻忠初略的估計了一下,每個月可得糧食8萬石,以及少量的食鹽和布匹。
雖說少了每個月少了幾萬兩銀子的進賬,但是有了這些糧食,他才能安心發展壯大,以及招募流民。
新書上架,求推薦票,月票,訂閱,評論,打賞支援!
感謝書友“日出山風是你”、“雪山牧馬”、“20171012180318177”、“一灣秋沙”、“20221104173047232”、“呂氏春秋1234”、“不動禪心”的月票支援。
第二章稍微晚一點傳,謝謝大家訂閱支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