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唐玄宗時代的宮廷表演時,卻用了玉磬四簴(架)與琴、瑟、築、簫、跋膝管、笙、芋各一件。看來其樂隊編制比較接近清樂的系統。此曲傳到民間,也有采用單一樂器演奏,如用琵琶、箏、笛等樂器;也可採用幾件樂器合奏,如:箜篌、篳篥、笙、箏等。
《霓裳羽衣曲》歌舞十分注重表演者的服飾,“不著人家俗衣服”,裙色如虹,身上披的絲帔如飛雲流霞,佩著黃金裝嵌瓔珞珠串,響聲泠泠,清脆悅耳;秀髮梳成雙鬟,頭上飾金嵌的珠花,舞姿輕盈柔美,進退飄忽,長袖翩翩似弱柳扶風,裙裾輕曳像繚繞流雲,飾羽毛的舞裝隨雙臂揮動,如鸞鳳展翅。
《霓裳羽衣曲》表明唐代大麴已有了龐大而多變的曲體,它的藝術表現、意境創造以及對外來音樂的吸收與融化都顯示了唐代宮廷音樂及舞蹈所取得的輝煌成就。
下面我們就來欣賞這首詩的全文:
【霓裳羽衣歌(和微之)】白居易
我昔元和侍憲皇,曾陪內宴宴昭陽。千歌百舞不可數,就中最愛霓裳舞。
舞對寒食春風天,玉鉤闌下香案前。案前舞者顏如玉,不著人家俗衣服。
虹裳霞帔步搖冠,鈿瓔累累佩珊珊。娉婷似不任羅綺,顧聽樂懸行復止。
磬蕭箏笛遞相攙,擊擫彈吹聲迤邐①。散序六奏未動衣,陽臺宿雲慵不飛②。
中序擘騞初入拍,秋竹竿裂春冰拆③。飄然轉旋迴雪輕,嫣然縱送游龍驚。
小垂手後柳無力,斜曳裾時雲欲生④。煙蛾斂略不勝態,風袖低昂如有情。
上元點鬟招萼綠,王母揮袂別飛瓊⑤。繁音急節十二遍,跳珠撼玉何鏗錚⑥。
翔鸞舞了卻收翅,唳鶴曲終長引聲⑦。當時乍見驚心目,凝視諦聽殊未足。
一落人間八九年,耳冷不曾聞此曲。湓城但聽山魈語,巴峽惟聞杜鵑哭⑧。
移領錢塘第二年,始有心情問絲竹。玲瓏箜篌謝好箏,陳寵觱篥沈平笙⑨。
清絃脆管纖纖手,教得霓裳一曲成。虛白亭前湖水畔,前後祇應三度按。
便除庶子拋卻來,聞道如今各星散。今年五月至蘇州,朝鐘暮角催白頭。
貪看案牘常侵夜,不聽笙歌直到秋。秋來無事多閒悶,忽憶霓裳無處問。
聞君部內多樂徒,問有霓裳舞者無。答雲七縣十萬戶,無人知有霓裳舞。
唯寄長歌與我來,題作霓裳羽衣譜。四幅花箋碧間紅,霓裳實錄在其中。
千姿萬狀分明見,恰與昭陽舞者同。眼前彷彿覩形質,昔日今朝想如一。
疑從魂夢呼召來,似著丹青圖寫出。我愛霓裳君合知,發於歌詠形於詩。
君不見,我歌雲:驚破霓裳羽衣曲⑩。又不見,我詩云:曲愛霓裳未拍時⑾。
由來能事皆有主,楊氏創聲君造譜。君言此舞難得人,須是傾城可憐女。
吳妖小玉飛作煙,越豔西施化為土⑿。嬌花巧笑久寂寥,娃館薴蘿空處所。
如君所言誠有是,君試從容聽我語。若求國色始翻傳,但恐人間廢此舞。
妍媸優劣寧相遠,大都只在人抬舉。李娟張態君莫嫌,亦擬隨宜且教取⒀。
註釋:①磬蕭箏笛遞相攙,擊擫(yè)彈吹聲迤邐(yǐlǐ):是凡唐朝的法曲開始演奏時,磬(唐代指銅缽)、箏、簫、笛等金石絲竹逐一發聲,霓裳羽衣曲也是這樣。“擫”古同“擪”,表示用手指壓按的彈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