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都市言情>我不是職業陰陽師> 六十五因緣際會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六十五因緣際會 (3 / 3)

②散序六奏未動衣,陽臺宿雲慵不飛:散序部分共奏六支曲子,沒有節拍,所以尚未開始跳舞。

③中序擘(bò)騞(huō)初入拍,秋竹竿裂春冰拆:樂曲從中序(也稱拍序)開始打節拍,這時舞蹈也開始了。“擘”表示撥彈琴絃的指法,用拇指抬弦稱擘。“騞”表示暴裂聲。“擘騞”其實就是用拇指抬弦後迅速切音,這樣樂器會發出類似暴裂的聲音。

④飄然轉旋迴雪輕,嫣然縱送游龍驚。小垂手後柳無力,斜曳裾時雲欲生:這四句都是形容剛開始起舞時的姿態。

⑤上元點鬟招萼綠,王母揮袂別飛瓊:“上元”是指上元夫人,傳說中的神女;在天宮中的地位僅次於王母娘娘。“萼綠”、“飛瓊”分別是萼綠華和許飛瓊,都是天宮中的仙女。

⑥繁音急節十二遍,跳珠撼玉何鏗錚:霓裳羽衣曲的第三部分“曲破”為十二遍,然後樂曲結束。

⑦翔鸞舞了卻收翅,唳鶴曲終長引聲:一般的曲子都是急音收停,而霓裳羽衣曲結尾時節奏再次放慢,然後拖長一音後才結束,如長空鶴唳。

⑧湓城但聽山魈語,巴峽惟聞杜鵑哭:“湓城”指江州(今江西的九江);“巴峽”指忠州(今重慶忠縣)。唐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詩人白居易由江州司馬升任忠州刺史。

⑨玲瓏箜篌謝好箏,陳寵觱(bì)篥(lì)沈平笙:商玲瓏、謝好、陳寵、沈平四人都是杭州的歌妓。“觱篥”為古代的一種管樂器,形似喇叭,以蘆葦作嘴,以竹做管,吹出的聲音較淒涼。又名“篳篥”、“悲慄”、“笳管”。

⑩驚破霓裳羽衣曲:白居易在《長恨歌》中的詩句:“漁陽鞞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

⑾曲愛霓裳未拍時:白居易在《重題別東樓》中的詩句:“宴宜云髻新梳後,曲愛霓裳未拍時”。

⑿吳妖小玉飛作煙,越豔西施化為土:吳王夫差的女兒小玉夭折後,化為人形來見吳王,小玉的母親想去抱她,她化成輕煙飛走了。

⒀李娟張態君莫嫌,亦擬隨宜且教取:李娟、張態均為蘇州的歌妓。

全詩串講:我侍奉憲宗皇帝於元和年間,並曾在宮中參加廷宴。見過的宮廷歌舞不可勝數,其中最喜愛的是霓裳羽衣舞。當時正是寒食節的春天,她們舞蹈於玉鉤闌下的香案前。

香案前的舞女容顏如玉,穿的不是人間的普通衣服。舞女們身著彩虹般的衣裳,頭戴珠步搖的飾冠;身上有許多瓔珞和玉佩,舞動時佩聲珊珊。舞女們的身形娉婷嫋娜好似不勝羅衣,傾聽舞曲行止有矩。磬、蕭、箏、笛等樂器相繼奏起,擊、擫、彈、吹、等聲音悠長旖旎。

音樂演奏散序六遍,舞女們的舞衣如陽臺峰上駐留的宿雲片片。中序的樂曲和入節拍,其聲如秋竹暴裂,如春冰化開。

輕盈旋轉的舞姿如迴風飄雪,嫣然前行的步伐如游龍矯捷。垂手時像柳絲嬌柔無力,舞裙斜飄時彷彿白雲升起。

黛眉流盼說不盡的嬌美之態,舞袖迎風飄飛帶著萬種風情。就象是上元夫人招來了仙女萼綠華,又象是西王母揮袖送別仙女許飛瓊。

十二遍的曲破繁音急促而華麗,就象跳動的珍珠敲擊玉片鏗鏘有力。舞罷如飛翔的鸞鳳收斂彩翅,終曲的長鳴聲如空中鶴唳。

剛看此舞時驚心眩目,觀賞完了意猶未足。豈知自從降官到民間至今八九年,再也沒機會觀賞此曲此舞。在江州只能聽到山魈夜語,在忠州只聽到杜鵑啼哭。

後來出任杭州刺史,才有機會和心情重溫此技。商玲瓏的箜篌、謝好的箏;陳寵的觱篥、沈平的笙,這四位擅長吹彈管絃樂的歌妓,經我**後霓裳曲終於練成。在虛白亭前的湖水畔,她們前後三次表演了霓裳曲的彈唱。我後來離開杭州是因為任期已滿,聽說她們如今已各自分散。

今年五月出任刺史來蘇州,光陰似箭催我白髮滿頭。批閱公事常常工作到深夜,無暇聽歌一直忙到深秋季節。

秋日公事較少反而心情閒悶,想起霓裳曲卻不知去何處詢問。聽說你們越州有很多吹彈好手,請問問是否有人懂得霓裳羽衣舞。

你回答越州七縣十萬戶,懂霓裳舞曲的一個也無;而你卻寄了一首長詩給我,詩的題目是霓裳羽衣譜。

四張信箋的顏色為綠色間紅,霓裳詩句錄於其中。好似霓裳舞的實況都在其中展現,與當年在宮中所見相同。

我的眼前彷彿看見當年舞女的體態和高雅氣質,今朝昔日,宛然如一。象是在夢中遇見,又象是在畫中顯現。你也知道我對霓裳曲非常熱衷,並常把霓裳曲寫入詩中。

你應該還記得,《長恨歌》裡有“驚破霓裳羽衣曲”,《重題別東樓》詩中有“曲愛霓裳未拍時”。從來一切技能之事均有創造之主,楊敬忠依律創聲,明皇親自造譜。

你說這種舞很難物色表演人才,必須要美麗傾城的可愛少女。可惜吳王夫差的女兒小玉已化青煙,而西施也早就化為塵土。很久沒看到絕世佳人的音容笑貌,館娃宮及薴蘿村已成空所。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