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們都要回族學讀書,不許在外遊蕩,外頭的私塾其實不如村裡的族學,都四散各個角落不利於孩子們團結一心,凝聚力就少了許多。
秀娘該交代的都交代了,最後才跟大嫂說了,“我和你交代的事你記得不?”
“記得,出門見到官夫人聽玉蘭和清兒指揮,當面不問不懂回家再問緣由,不懂的就聽兒子兒媳婦的,不亂做主不能隨便下承諾,疼兒媳婦就是疼兒子。”
大嫂一本正經學舌,這是秀娘給的交代。
玉蘭忍不住笑了,滿臉感激的望著二位長輩。
“你放心回家吧,等靖哥來了,我就回去了,我早想回家,不想待了,我還回酒館做廚娘去,這鬥心眼子太累了,我樂意回家伺候公婆給你做飯。”
大嫂早就煩透了,不樂意和這些人彎彎繞繞,說話都繞著圈走,不直說,煩死了。
“好,你再堅持一年,我把靖哥給你送來。”
“把他倆口子一起送來,我就回家了。”
大嫂早想撇下丈夫回家鄉,主要是他們都這個歲數了,分開也不怕啥,但年輕夫妻不行,分開就容易出問題。
“嗯,明年把靖哥送來,我也想回家,這頭也差不多利索了,靖哥兩口子來也能張羅齊整,讓我回家吧,我想家了。”
李茂也對著秀娘懇求,不想待了,就想回家鄉。
“好,知道了。”
秀娘笑了笑。
全都交代安頓好,才坐船回家了,還帶了親戚送的禮物,以及各家各戶給下的訂單,算是滿載而歸。
回家後先給族裡把訂單交代清楚,然後把禮物給大傢伙分一分。
族老們重新安排了人和事去京城輪換,年輕一輩的也到歲數了,可以單獨放出去闖蕩,還是按照老帶新的原則,帶著年輕一輩去京城江南廣東那頭闖蕩學本事,日漸獨當一面。
靖哥要把村裡事安頓妥當,等明年弄完才能去京城。
織作坊這頭也要調幾個熟手去京城繡樓做事,江南絲織紡已經能給織作坊供應八成的生絲熟絲,佔據了主動地位,這次繡樓開張,也是有強大後盾,自家供應原料,不怕什麼。
族人現在對秀娘是十分服氣的,百依百順,指哪打哪,以往決定都證明了聽秀孃的準沒錯。
秀娘在家休息了幾日又去族學教書,再織作坊教徒弟,自己繼續織那副拱壽圖,估計年底能完成吧,屆時先送去京城繡樓撐場子。
清兒和英子也先後織了小幅的炕屏桌屏,先一步送去繡樓給撐門面。
本來要算錢給她倆的,但姐妹倆說啥都不要錢,一分都不要,英子都和李嚴急眼了,她嫁妝裡可是有族人全族給填的產業呢,說了給錢就不給繡樓了。
倆孩子真心實意替宗族撐門面,李嚴也覺著窩心,說是織作紡繡娘織的,沒提她倆名字,怕夫家不樂意。
不過謝家和盧家卻啥也沒說,沒提這茬,也是不在意的意思,沒人喜歡忘恩負義的東西,只要面上能過得去就無所謂,這不影響姑娘名聲,女紅好反而能抬舉姑娘名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