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開春又有幾個孩子定了親事,大家都邀請秀娘和族老過去看一眼,似乎他們看過點頭,才能讓人放心。
李蓮兒和王巧兒先後傳回來訊息,蓮兒生了個兒子,夫家歡喜的不行,就差把她捧上天了,她也沒讓夫家失望,管家理事主持中饋樣樣出彩,親戚朋友都讚不絕口,處處妥帖能幹,身子骨也強壯。
王巧兒在西北也懷孕了,此時她也十八快十九歲了,生孩子也穩妥些,這些都是秀娘私下裡悄悄教的,進門不著急生孩子,先和丈夫培養感情,緩二年再生也來得及,退一萬步,三年不生也不礙事,以李家現在的名望,護住自家孩子問題不大。
倆孩子聽勸,如今夫妻感情和睦,幾乎都聽媳婦的,李蓮兒的丈夫也考上進士了,打算最近就去上任了,機會也是李恆給找來的。
這就是宗族力量,哪怕不是親兄妹可你姓李,就能得到一份李家資源。
而李家凝聚一切可以團結的人脈,發展提攜,你我好大家才能更好,哪怕是親戚當官我們也不嫉妒,能幫襯就幫襯,感情就是這麼經營出來的,逐漸成為彼此的官場人脈。
這股力量讓外人瞧著也是強大的。
不要以為考中科舉就能當官了,非也,考科舉需要錢,當官進仕途是搶別人機會,坑你騙你的人太多了,你死了就多一個官位出來,你覺得會有人心軟麼。
李恆幾個為什麼要結貴親,甚至於連母親都沒辦法長期奉養在身邊,這就是代價。
官場不是你想進來就進來,你想出去就出去,做夢比較快。
李家能一路飆升,是因為周乙先一步出頭了,周乙當時也是靠著岳家保駕護航,沒人敢來下狠手,自己也謹慎周全,加上皇帝因為朝堂局勢需要抬舉寒門於世家左派抗衡,周乙抓住了機會。
否則也未必有今日的光景。
隔壁村也不算窮,可也只考到舉人就不考了,還是委託了李家的人脈,去做了師爺,一年大概七八百兩銀子,熟悉公務希望以後能結交到更硬更親的人脈能往上走一走,要不要繼續考下去,要看個人情況。
太窮的未必能走到最後,太富的也走不到最後,例如商人三代也能科舉,但路可比農家窮孩子還要艱辛,文武清流全都不想要,極度排斥,有些事不是你想咋地就咋地的。
這就是李蓮兒她們嫁的夫家都是地主,也屬於農門,李家現在基本不考慮富商這一類,會拖累宗族名譽。可能別家望族不介意,不影響太多,但現階段李家還是很介意的,每一門親事無論男女都非常重要,結門好親間接抬高了整個宗族的力量和人脈。
也是為什麼秀娘勸說族老把全族孩子婚事無論男女都接管過來的主要原因,避免了老輩人老思想,耍自己那點小心思,白瞎了好孩子。
這幾年秀娘和族老村長在村裡威望特別高,大家親身驗證了他們的決策一次比一次厲害英明,帶著整個村騰飛,讓兒女讓全村人都得到了巨大的實惠和發展,過上了好日子,兒女也有了好前程,自然很聽話。
今年定親的幾個小子雖然不全是有功名的,但親事說的都不低,姑娘都是從小讀書識字,家裡教養門風都特別正派,是有底蘊的人家,嫁過來就是抬舉李家門風,能給下一輩帶來更好的教養。
這回秀娘從京城回來,採買了很多珍貴的書籍和藥方留著給族學用。
睿哥和蕭家進一步聯絡,給周家李家採買了不少藥材回來,比族學自己去買要實惠,東西還好,順道把自家的錦緞和酒等東西送去了西北。
同時還要了幾個成年的小子去西北那條路上開鋪子,積累自己的人脈跟腳。
村裡選出了幾家小子,都是精明能幹,有點拳腳功夫,就坐船一起去了。